“沐坦,你再说说,钟会那边近日可有新的动向?我听说他每日战后都会召开会议,甚至还将邓忠的公子邓朗接入了军中,此事可确凿?”姜维的目光锐利如鹰,紧紧盯着沐坦,试图从他的话语中捕捉到一丝不寻常的蛛丝马迹。
沐坦沉稳地回答:“大将军所言不虚,钟会的确每日战后必开会议,邓朗也确实已被接入军中。至于其他,目前尚未有进一步的消息传来。”
姜维闻言,眉头微蹙,沉吟片刻后道:“并无其他异状吗?这让我心中更添了几分忧虑。以钟会的狡猾多智,若说他对此毫无察觉,我实难相信。只是……”说到这里,他眼中突然闪过一抹灵光,仿佛拨云见日,豁然开朗,“我明白了!问题就出在这里!沐坦,你听着,一旦邓忠发出起事信号,你务必率部紧随大军之后,无论战局如何演变,救出邓氏父子乃是你的首要任务,此乃死命令,不得有误!”
与此同时,邓忠、邓朗与段灼三人正秘密聚于一处,商讨着今晚的起事大计。白日里,当蜀军的攻城之声震耳欲聋之时,邓忠已巧妙地利用战事掩护,将起事的信号传递给了蜀军。此刻,他们正紧锣密鼓地做着最后的准备。然而,邓忠的心中仍有一丝隐忧,那就是蒋舒那边是否也已准备就绪。由于三人的营帐与蒋舒相距甚远,加之平日里交往并不密切,无法直接取得联系,只能各自为战,祈祷一切顺利。邓忠心中暗叹:“世事无常,唯有自求多福了。”
邓朗年少不经事,望着父亲紧锁的眉头,忍不住问道:“父亲,我们为何非要如此?留在魏军,难道不好吗?”
邓忠闻言,神色凝重,他深情地望着邓朗,语重心长地说道:“为将者,当以国家为重,忠贞不渝;为人者,则需忠于自己的信念与道义。我虽原为魏将,但姜维将军在我投诚之后,对我关怀备至,恩重如山。更何况,你祖父之死,实乃钟会所害,他事后还恶意中伤,此仇不报,我誓不为人!只是我没想到,钟会竟能如此大度,将你接入军中,这说明他也有容人之量。只可惜,一切都太迟了。若当初伐蜀之时,他能如此胸襟开阔,或许今日之局便不会如此。”
说到这里,邓忠不禁长叹一声,眼中满是复杂的情绪。他接着分析道:“然而,从近日钟会与杜预的种种表现来看,今晚的起事虽能取得一些战果,但要想一举拿下汉中,却是难上加难。不过,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我们唯有尽力而为,听天由命了。”
言罢,三人便开始分头行动,召集各自的部下,为即将到来的夜晚做着最后的准备。夜色渐浓,汉中的天空被一层厚重的乌云笼罩,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