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在汜水关那段时日,张固曾俘获了两百多匹战马,并精挑细选出两百余名勇士,与自己的亲兵混编,组成了一支颇具战斗力的骑兵队伍。自此,广陵军中也有了骑兵这一重要兵种。然而,世事无常,后来典韦与鲁肃带走了五十名亲卫,使得这支骑兵的人数锐减,从原先的三百多人降至了现在的二百六十余人。
面对这一变故,张固并未气馁,而是迅速重新选拔了两百余名精壮之士,在陈应、张成以及剩余的五十名亲卫的悉心指导下,他们逐渐掌握了骑术,如今已能在马背上策马奔腾,只是尚未能在马上熟练运用兵器。
想要迅速培养出合格的骑兵战士,除了日复一日地刻苦训练,还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比如马镫。通常所说的“马上三宝”——马鞍、马镫、马蹄铁,它们的出现时间并非统一。马鞍早在西汉时期就已初现端倪,张固发现如今的骑兵已经配备了马鞍,只不过这马鞍并非与马镫配套使用的高桥马鞍。
而马镫,这种铁质的双马镫,要等到西晋甚至南北朝时期才会问世。如今的骑兵只能使用铁马镫的替代品——布马镫或皮脚扣。严格意义上来说,它们与真正的马镫相去甚远,并不能算作马镫,所能起到的也仅仅是辅助骑兵上马的作用。
然而,双边铁马镫的出现,却进一步解放了骑兵的双手,释放了他们的腰力,使得骑兵能够在马背上更好地发力。与此同时,马鞍也配合变成了高桥鞍,为骑兵提供了更加稳固的支撑。
至于马蹄铁,它最早在公元一世纪就在西方出现了。而传入中国的时间则要晚得多,要等到元朝时期。在这个时代,人们更多地是使用滚烫的烙铁来烫马蹄底部,使其变得坚硬,而并未专门使用马蹄铁。
不过,张固并未急于现在就制造这三样东西。可以说,“马上三宝”并无多大的技术壁垒,只要是有心人仔细观察,便能仿制出来。然而,在如今的联军中,人多口杂,而张固又没有大量的战马和稳定的战马来源。如果提前制造出来,只会便宜了他人,增强敌人的战斗力。因此,他只能等到回去以后再着手研究制造。
这一日,阳光洒落,张固与黄忠一同巡视士卒的操练情况。校场上,士卒们身着各式各样的甲胄,或手持长枪,或紧握环首刀,步伐整齐划一,喊杀声震耳欲聋。
黄忠则是一脸严肃,不时点头,对士卒们的表现颇为满意。只见一队士卒手持盾牌,另一队则持剑冲锋,两队人马在校场上你来我往,攻防有序,剑光如织,盾牌撞击声与金属交击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激昂的战歌。
两人边走边聊,张固突然对黄忠说道:“叔父,我想在广陵军这剩余的三千五百人中挑选四百人,组建一支新军,你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