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徒弟这边过了一圈之后,李文贵稍微修改了下文章,然后便正式动手了。
就在京师钱庄的后巷所在,买了一套小宅子,改造成了一个文人聚会休闲,有点类似书友会社的布局,门口挂一块牌子,就叫做:大明格物学奖励会社。
明朝这个时候,一般都是各种社,等到明末时期,就更是多了。最有名的,就是复社。
因此,李文贵取名还是取了会社,而不是什么基金,或者委员会之类。
然后,李文贵便又写了一页广告页,由书社这边在出连载故事中夹带一页进行宣传。
暂时来说,有这么一个宣传就够了,并不急在一时。只要第一期的奖金开出来了,那个时候自然会引起更多人的注意。
让他没想到的是,他把这事安排下去之后,没过多久,陈景行竟然找上门来了。
他一见到李文贵,就拿出了那张广告单,摆在李文贵的书桌上,看到李文贵脸上的不解,就急忙说道:“贤侄,这个格物学奖励会社要招人,你亲自带的话,就不用向外面招了,我可以给你推荐啊!”
“你是不知道,你一直不肯再收徒,不知道多少人都急了,我这边,都有好多个人情,我没法推辞的,就等着你什么时候收徒就给你举荐的。”
“虽然说,这次不是因为书社收徒,但是为这个会社收徒,那也是收徒啊!你就算想向外面收徒,也让我这边的人先试试如何?”
一听这话,李文贵不由得拍了下自己的脑门。
其实,他并不是想收徒,只是这格物学奖励会社的员工而已,他们可能不知道怎么做事,怎么初步审稿,因此,他就打算亲自教一教而已。
结果,在外人看来,这就是他要收徒。
说起来,李文贵其实也和陈景行一样,不但是家里人这边,还有裕王府那边,甚至礼部尚书李春芳那边,也借着吴承恩这条线,给他递过类似的意思。
此时,他本来想解释下,这并不是收徒,但是,转念一想,他就改主意了。
于是,他便对陈景行说道:“那也行,把招人的事情暂时去掉,其他的照发。”
陈景行一听,很是欣喜,不等李文贵再说,他就连忙说道:“好好好,那你忙,我就不打扰了。什么时候收徒,记得通知一声便好。”
李文贵一见,连忙喊住他道:“伯父,这个如果是当收徒来做事的话,要求会比较严格,比写故事的要求要严格好多的。”
陈景行听了,毫不在意地说道:“没事,没事,只要你能收徒就成。”
李文贵见此,算是看出来了。他们一个个都以为这是能赚大钱的,因此,就想着来拜师,只要要求什么的,都不在意。
看着陈景行消失在门口,李文贵想了想之后,便决定改下思路,当即把他的文章刻印了出来,连同招徒弟的广告一起,先给其他几个东家发了过去。
不管如何,东家出钱了,优先他们,也算是对他们出钱的一种回报了。然后,再看情况,向外招人。
很快,宫里头这边,由李文进把资料带到了宫里,先给了司礼监掌印太监黄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