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钦天监和工部的诸位大臣简直如同陀螺一般转个不停,忙得脚不沾地。
他们根据骆用卿所提出的建议,针对十八道岭那复杂多变的地形展开了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的演算以及细致入微的勘测工作。
这些大臣们深知此事关系重大,容不得半点儿马虎,因此每个人都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竭尽全力想要寻找到一种既能完美契合风水,同时又具备实际操作性的绝佳方略。
就在这同一时刻,严嵩自然也没让自己闲下来。
他迅速召集起礼部、户部等众多与之密切相关的部门大臣,共同围绕着皇陵修建过程中的各种繁杂琐碎细节问题展开了一场场深入浅出且极为热烈的讨论。
众人各抒己见,激烈争辩,只为能制定出最为周全完善的方案来。
时光匆匆流逝,两日转瞬即逝。
当钦天监与工部的大臣们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成功地将一份无比详尽周密的方略恭敬地呈递到严嵩眼前之时,一直以来神色严肃凝重的严嵩脸上终于缓缓浮现出一抹如释重负般的满意笑容。
此时此刻,严嵩心中暗自思忖:如此精妙绝伦的方略已然无需再做过多修改,完全有资格被立刻奏报给当今圣上知晓!
想到此处,严嵩毫不犹豫地下定决心,当晚便挑灯夜战,奋笔疾书,精心撰写了一篇条理清晰、言辞恳切的奏疏。只待第二日清晨上朝之际,亲手将此份奏疏郑重其事地递交到嘉靖皇帝手中,以期望能够得到圣上的赞许与认可。
……
第三日清晨,阳光透过紫禁城那高大而厚重的宫门,洒在了朝堂之上。
金碧辉煌的大殿内,气氛庄严肃穆,文武百官整齐地站立着,等待着皇帝的到来。
不一会儿,身着龙袍的嘉靖帝在一众宫女和太监的簇拥下,缓缓走上了那高高在上的御座。
他微微坐定,环视了一下群臣,然后轻轻挥了挥手,示意早朝开始。
这时,站在一旁的小太监立刻高声大呼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其声音清脆响亮,回荡在整个朝堂之中。
话音未落,只见严嵩连忙从队列中站出身来,恭恭敬敬地向嘉靖帝行了一礼,然后朗声道:“启禀陛下,微臣有本要奏!”
嘉靖帝微微抬眼,看向严嵩,缓声问道:“哦?严尚书,朕命你负责的勘陵之事,可是有了新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