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3章 刘长春(1 / 2)

看到如今的生活,还有大家一起抵制这些du品,本来深陷于鸦片恐惧当中的古人都不免呼出一口气来。

之前说人类不会从历史当中学到教训,其实也不尽然。

现在他们就是不想重蹈覆辙,也是珍惜现在美好生活的缘故,才越发的痛恨这些东西。

可越是这样对比,回顾中途的惨烈就越觉得心酸。

“也就是这样的歧视和偏见,让我们后面的几十年一直想要强健华夏儿女的体质,洗脱这种滤镜,成为一个体育强国。”

“现代奥运会其实一直和我们有不解之缘,之前我们也提到过,在第一届奥组委成立的时候还邀请过我们华夏人去参与,只是那个时候我们国家正处在内忧外患当中,大清政府即将分崩离析,老百姓饭都吃不饱。”

“并且对于这个奥运会听都没有听到过,又怎么会派人出去参与?”

“直到1908年,天津青年报上提出了‘奥运三问’,那个时候通过各个渠道想要救国的年轻人看到了这样的问题——”

“一、华夏什么时候能够派遣运动员去奥运会参赛?”

“二、我们的运动员什么时候能够得到第一块奥运会金牌?”

“三、我们的国家什么时候举办奥运会?”

“背景是天津第六届田径运动会闭幕式,时任天津青年会代理总干事的饶伯森得到了奥运会的幻灯片,并且带到了南开给学生们播放,当时的学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震撼。”

天幕下的古人想起天幕给他们播放朱姑娘学校开的校运会的时候那种震动,上万的学生聚集起来,入场仪式已经足够让人震撼。

而后面的比赛无论是运动员还是在场下加油的观众好像都变成了一条心,他们只有赛场上的一切,跑得更快,跳得更高,在这个时候已经成为了所有人的共识!

其实古人也是聪明的,他们也举办过运动会,多是射箭,也有缜密的分工和程序,但更多的是具有军事意义的存在,并不能做到与民同乐。

也不会像奥运会这样有这么多国家参与,一起来竞争人类潜力的极限,也没有如此多的项目,在文化、政治的交流和交融也是较少。

“也因此一下子警醒了不少运动意识匮乏的年轻人,问出了这三问,这三问其实也和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彼时我们国家国衰民弱,也渴望在国际社会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而这道声音陆陆续续,竟然要花上百年来攒足劲。”

[奥运三问,灵魂三问。]

[其实奥运发展史,也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历史啊!]

[说是奥运,其实也是国家的富足,只有国家强大了,富裕了,才能够去发展体育。]

这简短的几句话竟然让人看了潸然泪下,尤其是天幕看多了,他们看到了民族沦丧,看到了这片土地沦陷,也明白那种渴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