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8章 谈《易》(2 / 2)

宾建阳也给自己泡了杯茶,坐下来拿过韦勇手中的《易经》,翻看着。“当年我也曾研读过《易》,中医与《易经》有着深厚的联系,两者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医强调的是阴阳平衡和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这些概念就是直接来源于《易经》。《易经》中的哲学理论,如阴阳、五行、经络等,被广泛应用于中医学中,用于解释人体结构、疾病表现、病因等问题。中医治疗强调调整人体自身的生命体征,以药物为辅,以调整体质恢复人体机能平衡为主,这些是与《易经》的基本理念相一致的。

《易》首要之处在于注重阴阳平衡重。中医认为人体生病是由于阴阳失衡,治疗的根本是帮助病人调节阴阳以达到平衡。阴阳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这种观念在中医辨证上经常看到,如“阴虚”与“阳虚”等概念。

其次是五行理论。中医使用《易》学的五行理论(水、火、木、金、土)来解释生命体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五行对应五脏,如肝属木、心属火等,代表气的五种状态,在人体内变化的五种状态。

再者是经络系统,《易》学中的“经脉”概念与中医学中的“经络”密切相关,中医学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概念,并将其融入诊断和治疗中。

此外,《易》学的哲学思想,如“天人合一”,强调人类与自然的紧密联系,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与大自然共存共荣。中医通过调整人体内“气血”流动的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而《易》学则通过阐释自然的运动规律,揭示自然与人的关联。

所以从古至今,便有这样一句话:不懂易者不足以为大医。这句话深刻指出了《易经》在中医中的重要性,如果一个学中医的若想要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医大师,《易经》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