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三天时间到了,李肆荀、陈银和小胖在这三天里,通过村正找人帮忙做出了后世的黑板。村正也与村民达成共识,三位老师的酬金日后再议,生活则由全村有小孩的农户共同分担。
开课在即,教什么、怎么教成了关键问题,陈银、李肆荀、小胖三人展开了激烈讨论。小胖首先发言:“这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经学还是很受重视的。咱们教《三字经》挺合适,能让孩子们了解些基本的道德规范和历史知识。”李肆荀点头赞同:“没错,《三字经》通俗易懂,也能培养孩子们的品德和文化素养。”陈银也表示认可:“那就教《三字经》,不过得考虑怎么教。魏晋时期的教育,经学教学比较注重义理阐释。咱们也不能光让孩子们死记硬背,得把其中的道理讲明白。”
小胖接着说:“我学过汉语言文学,魏碑和繁体字我还算熟悉。教《三字经》时,我可以结合魏碑字体来教孩子们写字,让他们感受书法的魅力。而且魏晋时期的书法教育也挺受重视,好多官学、家学都有书法课程。”李肆荀思考片刻后说:“那教写字的时候,就从基本的笔画、结构教起,先让孩子们掌握繁体字的写法,再慢慢临习一些简单的魏碑字帖。”陈银补充道:“教学方法也得灵活些,不能太死板。可以像当时的私学一样,采用讲解、问答、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逐渐勾勒出了教学的大致框架,对即将开始的教学充满了期待。
清晨的阳光透过破庙的窗棂,洒在大堂内摆放整齐的几张破旧桌椅上,为这简陋的“学堂”增添了一丝温暖的气息。李肆荀将那块粗糙但擦拭得干干净净的黑板稳稳地立在大堂右侧,又仔细检查了一遍用石灰石自制的简陋粉笔是否足够。
不一会儿,孩子们陆陆续续地来了,一共八九双好奇的眼睛怯生生地望向这个陌生的“教室”。他们穿着打着补丁的粗布麻衣,小脸脏兮兮的,但眼神中透着对知识的渴望。年龄都在十岁左右,身形瘦弱,有的头发还乱糟糟的,一看便知是生活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里,未曾享受过太多安稳与呵护。
李肆荀清了清嗓子,温和地说道:“孩子们,从今天起,我们就在这里学习。大家先坐好。”待孩子们坐定,他拿起一根石灰石粉笔,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人之初,性本善”六个大字,然后用带着鼓励的眼神看向孩子们,开始讲解:“孩子们,这是《三字经》的开篇。意思是,人刚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就像你们,生来都有着一颗纯真善良的心。”
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着,虽然眼中还有些懵懂,但都被李肆荀的话语吸引。李肆荀接着说:“性相近,习相远。就是说,人先天具有的纯真本性,互相之间是接近的,而后天习染积久养成的习性,却互相之间差异甚大。所以啊,我们要好好学习,养成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