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肆荀在寿春的书房内踱步,手中的古籍与脑海里后世的知识激烈碰撞,一个改变寿春乃至东魏经济格局的计划,在他心中悄然成型——提炼精盐。东魏食盐品质粗劣,不仅影响百姓生活,在贸易上也备受掣肘。若能产出优质精盐,无论是充实国库,还是改善民生,都将意义非凡。
李肆荀深知,提炼精盐的第一步,是找到优质盐矿。他召集了城中经验丰富的矿工与熟悉周边地理的向导,详细询问可能蕴藏盐矿的地点。凭借记忆中盐矿常与地质构造相关的知识,他将目光投向寿春西北的山峦。
天刚破晓,李肆荀便带领着一支勘探小队出发。山路崎岖难行,众人在荆棘丛中艰难穿梭。李肆荀手持木棍,一边拨开枝叶,一边留意着脚下的岩石纹理。经过数日的探寻,在一处山谷中,他们发现了岩石表面泛着的白色晶体。李肆荀心头一震,俯身仔细查看,用手指蘸取少许放入口中,咸涩的味道在舌尖散开,他兴奋地大喊:“这很可能就是盐矿!”
众人立刻行动起来,开始挖掘勘探。随着挖掘的深入,盐矿的规模逐渐显现。消息传回寿春,全城振奋,李肆荀马不停蹄地组织人力、物力,准备大规模开采。
盐矿开采出来后,下一步便是制成盐卤。李肆荀在矿场附近搭建起简易的制卤工坊。他指挥工匠们将开采出的盐矿石敲碎,放入特制的大缸中。按照记忆中的方法,加入适量的水,让盐矿石充分溶解。
为了加速溶解过程,李肆荀让工匠们在缸底生起小火,微微加热。他亲自守在一旁,不断搅拌缸中的混合物,确保每一块盐矿石都能均匀溶解。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澈的水逐渐变得浑浊,盐卤慢慢形成。
但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了难题。部分盐矿石溶解不完全,影响了盐卤的浓度。李肆荀反复思考,尝试调整水温、搅拌速度和矿石与水的比例。经过多次试验,终于找到了最佳的溶解方案,盐卤的质量和产量都得到了显着提升。盐卤制成后,里面还含有大量的杂质,必须进行提纯。李肆荀想起后世常用的过滤方法,便命人找来细密的纱布,制作成过滤器。他将盐卤缓缓倒入过滤器中,让其通过纱布的过滤,去除其中的泥沙、石块等大颗粒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