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肆荀略微思索后说道:“臣以为,大将军陈庆之勇冠三军,且善于谋略,可担任中路军主帅;左将军高长恭武艺高强,为人沉稳,可统领东路军;右将军斛律光箭术超群,作战勇猛,可率领西路军。”
高澄对李肆荀的建议十分满意:“太傅推荐的人选,皆是朕心中所想。有此良将,朕此次出征更有信心。”
随后,高澄亲自挑选了十万精锐士兵,进行严格的战前训练。每日清晨,军营中便响起阵阵喊杀声,士兵们在寒风中挥汗如雨,苦练杀敌本领。高澄也时常亲临军营,鼓舞士气:“将士们!此次出征,是为了保卫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的亲人。朕将与你们并肩作战,奋勇杀敌!”士兵们听了,士气大振,高呼:“愿为陛下效死!”
在李肆荀的主持下,后勤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他组织了大量的民夫,日夜赶运粮草、兵器等物资至各个补给站。同时,加强了国内的治安管理,确保后方稳定。为了筹集军费,李肆荀还制定了一系列合理的税收政策,既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又不加重百姓的负担。
一切准备就绪后,高澄在邺城举行了盛大的出征仪式。城中百姓纷纷涌上街头,为出征的将士们送行。高澄身披金色铠甲,骑在高头大马上,威风凛凛。他对着将士们大声喊道:“将士们,今日我们出征,定要让柔然知道我东魏的厉害!凯旋之时,朕与你们共庆胜利!”
“必胜!必胜!必胜!”将士们的呐喊声震耳欲聋,响彻云霄。李肆荀站在城楼上,目送着大军缓缓离去。他深知,此次出征意义重大,关乎东魏的生死存亡。而他,将在后方坚守,为前方的将士们提供坚实的保障。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肆荀每日都在忙碌中度过。他处理朝政,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与各地官员保持密切联系,确保物资运输顺畅;关注前线战事,及时为高澄提供战略建议。而远在前线的高澄,正率领着大军,向着柔然的方向奋勇前进,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拉开帷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