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李家的密会中,高洋承诺:“只要李家支持我,往后李家的生意将在东魏畅通无阻,各地关卡皆为李家大开方便之门。”李家本就以商业起家,这一承诺正中下怀,李家主当即表示愿意为高洋提供财力支持。
高洋就这样,在暗中紧锣密鼓地编织着自己的势力网。他与军中将领约定军事行动,与门阀士族谋划朝堂内应,一场针对高澄和李肆荀的巨大阴谋正在悄然成型。而此时的高澄和李肆荀,虽察觉到朝堂下暗流涌动,却还未完全洞悉高洋的全部计划,危险正一步步逼近 。
李肆荀这几日总是心神不宁,仿佛有一层阴霾始终笼罩着他。以往处理政务时的果断与从容,如今也被一丝不安所取代。他坐在书房中,手中的毛笔悬在半空,久久未曾落下,面前的宣纸已然被墨滴晕染出一片深色的污渍。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李肆荀低声自语,脑海中不断回想着近期朝堂内外的种种迹象。高洋被任命为宗正后,表面上一切平静,可他总觉得有一种莫名的压迫感,像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他并非没有想过派人去探查高洋的动向,但一来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高洋有异动,贸然行事可能会激化矛盾;二来,他也希望高洋能顾念与高澄的兄弟之情,就此安安稳稳地做个王爷,不再有非分之想。
李肆荀深知高澄在这件事上的痛苦与挣扎,作为高澄的老师,更是高欢的挚友,他也不愿看到兄弟相残的悲剧发生。他曾在心中无数次设想,若高洋能放下权力的欲望,与高澄携手治理东魏,那该是多么美好的局面。
他回想起与高洋为数不多的几次接触,那时的高洋虽有些野心,但还未如此露骨。他们也曾一同谈论过东魏的未来,高洋眼中闪烁的光芒,那时他以为是对国家的期许,如今想来,却多了几分复杂的意味。
“但愿是我多想了。”李肆荀长叹一声,将毛笔搁下,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他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这只是自己的无端猜测,希望高洋能真的珍惜那份手足之情,不要再掀起波澜,让东魏的朝堂能继续安稳地运转下去。可内心深处,那股不安的预感却愈发强烈,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正缓缓将他和高澄推向未知的深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