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魏长达一月的残酷围剿下,合肥城沦为了人间炼狱。烈日高悬,却照不进这被绝望笼罩的城池。城中街道上,饿殍横七竖八地躺着,无人收敛,散发着令人作呕的腐臭气息。活着的人也形容枯槁,双眼深陷,脚步虚浮,每走一步都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
城中早已断粮多日,树皮、草根都被搜罗殆尽。为了生存,一些人竟陷入了“易子而食”的绝境。昏暗的房间里,传出隐隐的哭声,那是母亲们在被迫做出这违背人伦的抉择时,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孩子们蜷缩在角落里,眼神空洞,饥饿让他们连哭闹的力气都没有了。
李肆荀在寿春得知合肥城的惨状后,心急如焚。他坐在案前,铺开信纸,手微微颤抖着,写下一封劝降信。笔锋在纸上疾驰,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对城中百姓的关切以及对战争局势的考量:“韦将军,合肥城如今已危在旦夕,百姓深陷水火,生灵涂炭。继续坚守,不过是徒增伤亡,将军难道忍心看着万千百姓因这场毫无胜算的坚守而命丧黄泉?投降虽屈辱一时,却能救下满城性命,望将军以百姓为重,三思而后行……”写罢,他小心翼翼地将信装入信封,命人快马加鞭送往合肥城。
韦睿坐在营帐中,面容憔悴,双眼布满血丝。多日来,他日夜坚守,心力交瘁,却始终无法改变城中的困局。士兵们疲惫不堪,士气低落,百姓们的哭声和呻吟声不时传入耳中,如同一把把利刃,刺痛着他的心。
当李肆荀的书信送到他手中时,韦睿的手微微一颤。他缓缓打开信封,看着信中的内容,心中五味杂陈。投降,这两个字如同一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想起了自己多年来的坚守,想起了曾经立下的誓言,心中满是不甘。
可是,当他走出营帐,看到城中百姓那绝望的眼神,听到孩子们那微弱的哭声时,他的心又软了下来。为了这一城百姓,他又怎能只顾自己的名声和尊严?
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韦睿终于做出了决定。他召集城中将领,声音沙哑却坚定:“诸位,我决定开城投降。”将领们听到这句话,都愣住了,随即有人大声反对:“将军,我们怎能投降?这不是辱没了我们的名声吗?”韦睿眼中含泪,说道:“名声固然重要,但百姓的性命更重要。如今城中百姓已到了生死边缘,我们若继续坚守,他们都将性命不保。我身为一城之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死去。”
众人听了,都沉默不语。许久,一位老将走上前,握住韦睿的手,说道:“将军,您说得对,我们不能让百姓白白牺牲。”
于是,合肥城的城门缓缓打开,韦睿率领着城中官员和士兵,走出城门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