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内政正在按部就班、井井有条地推行着各项政策与措施。与此同时,在这段时间里,墨学院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功改进了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这项伟大的创新不仅大大降低了书籍制作的成本,还为日后各个学院能够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就连魏国的奏书大都开始采用这种更为便捷且经济实惠的纸张来书写记录了。
尽管魏晋之间的战火纷飞,但魏国却并未因此受到太大的影响,其国内的发展依旧稳步向前迈进。而且,源源不断的援军正持续不断地被召集起来,并迅速送往前方战线提供强有力的支援。至于物资供应方面,朝廷亲自出面,以合理的价格从百姓手中大量收购所需物品。面对朝廷的举措,百姓们表现出了极高的积极性和配合度,纷纷踊跃响应,毫无怨言地将自己家中的物资贡献出来。这一情景着实令整个魏国上下都深感欣慰不已。
暂且撇开内政不谈,此时此刻,远在益州的王明山以及身处荆州的陆抗,正眼睁睁地望着冀州那激烈无比的战场局势。要说他们这些身经百战的将军心里不眼馋那绝对是假话。毕竟眼看着他人在战场上建功立业,自己怎能无动于衷呢?
然而,晋国负责西线战事的主将杜预却显得异常沉稳冷静,仿佛有着超乎常人的忍耐力一般。无论魏军怎样挑衅滋事,他始终不为所动,牢牢坚守住己方阵地。原来,这正是晋国当前所采取的战略方针:西边采取防守态势,东边则积极作战。如此一来,可以避免因全面开战而导致国家资源过度消耗,从而不至于一下子就将整个晋国给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
尽管杜预内心感到无比憋屈,可面对当前的局势,他实在是无计可施。毕竟他深知晋国如今所面临的状况,如果东西两边同时燃起战火,那么对于整个晋国而言将会极为不利。所以,哪怕是在陆抗等敌方将领不断地挑衅之下,杜预仍然竭尽全力去避免大规模战争的爆发。对于那些并非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地,他也不得不战略性的舍弃。
而魏国方面其实也并不希望同时应对来自两个方向的战事。于是乎,魏晋之间的这场战争呈现出一种颇为诡异的局面:东边战场上杀声震天、烽火连天;而西边则只是偶尔有小规模的冲突发生,乍一看上去似乎还显得有些“和谐”。
就在这个时候,冀州的战局又出现了新的变化。由于司马伷率领大军及时赶来支援,成功地抵挡住了文虎和夏侯宇凌厉的攻势。然而,陶璜与王基二人并未就此罢手,他们紧接着将矛头转向了冀州的河间和渤海这两个郡县,并对其发起了一轮又一轮凶猛如潮的攻击。一时间,渤海郡硝烟弥漫,战鼓雷鸣。
就在此时,魏国的援军也终于抵达了乐陵郡。此次领军前来的将领们,大多数都是那些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年轻武将。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蒙辉、曹宣以及令狐轩等一众青年才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