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是此回吹箫之人非宫廷乐师,更非一般伶人,而正是在勋帝心头闪过一念的东越女子。
只是青鸾自入皇庭还不曾见过天子,她也是后来才知晓,接自己入宫的非是天子,而是皇后。
皇后假借天子之名,将馆中众人全数携入中宫,安置于中宫后庭花圃内一处庐舍中。此庐舍以灰泥为墙,茅草为檐,不过是平日里游园赏景的歇脚之地,而今却拥挤不堪住下东越主仆数十人之多。皇后给的说辞是:迎越女之宫苑尚在修葺当中,不日将成,此处只作过渡之用。
青鸾起初竟还信以为真,只当这“不日”也不过三两日光景,凭她将门嫡女,又有越王封赏的公主之名,此来帝都又是奉天子谕旨,无论如何都不该是屈居茅庐之地!况乎这庐舍已不能称之为简陋,其泥墙透风,茅檐漏雨,全然不堪居住之用。西风起时,舍内众人无不瑟瑟。
只是随着时日拖延,青鸾才知,令她主仆瑟瑟的也非止西风,还有皇后之“教导”!皇后借教习宫规之名,选派宫人,每日都要来庐舍内耀武扬威一番。有时撞见庐舍越人稍有笑语欢声、行止活跃处,更是借题问责、严词训诫。青鸾起初为维护族人总要申辩一二,不想正中皇后意图,愈发要拿她立威,罚跪断食总还是“小惩大诫”,有时甚者直接鞭笞其仆,以作警示。
如此数日,青鸾早已不堪其辱,也渐渐省悟,接她入宫非是天子,而是皇后。而皇后除了折她将门傲骨、辱她贵女之尊,绝无使她觐见天子之意。后来她又听闻宫中流言,关于召国所献十美的惨烈结局,实实令人闻之心惊、思之胆寒;再想时下境况,寒风欺榻,辱骂临身,望前路渺茫无期,思退路全无接应,偏自己腹中所藏又日渐壮大,只怕日久非是单衣可掩,她深知若以带孕之身觐见天子,无论她再备下怎样哀告与陈情,只怕未及开口,先已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