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殷红雪白> 第7章 内战内行桓温胜 外臣入朝相王惊(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章 内战内行桓温胜 外臣入朝相王惊(丁)(1 / 2)

翌晨,桓温便骑马,亲率三千骑出石头城,逶迤向都城而来,一路士女百姓,观者如潮。自城南朱雀大桁过秦淮水,入朱雀门,便至晋都建康城中。

建康即前朝孙吴之都建业,西有石头城,南有白下诸城垒,东则钟山虎踞,北幕阜山龙盘,尚有玄武湖为天然屏障,复有沟通秦淮水与长江之潮沟,在宫城西墙下,秦淮水自南逶迤而过。东则青溪为天然城壕,青溪西畔,有王导元帝时初为司徒,以为不宜与主上同居城内,乃附郭修建一小城以居,是为东府城。

建业形势,诸葛亮所谓“虎踞龙盘”也。然吴都建业只有宫城,宫城西面下临潮沟,东到青溪之西二里,城下有民居,青溪有渡口名青溪渡,可乘舟入破岗渎,然后入句容水,入太湖,抵三吴——丹阳、吴兴、吴郡腹地。北城遥望幕阜山及山东面之玄武湖,城下潮沟分出之一股,同样引为护城河,至城东北角入青溪,北城外空旷,可供跑马。整个建业宫惟南面离秦淮水三到五里,为大片民居街巷,然并无环绕民居街巷之皇城。

晋元帝定都于此,除初以晋愍帝名邺而改建业为建康,一切承吴之旧,并无增建。惟以朝廷中枢尚书台、中书省皆设宫城内,故朝野皆称宫城为台城,遂因袭为名,自东晋而南朝,皆称建康宫城为台城。

后成帝时,遭苏峻之乱,宫省破坏,一片狼藉,庾亮以招致苏峻叛,引咎出外为都督荆、江、豫三州诸军事,出镇武昌,王导仍以丞相辅政。其时都中民居焚毁,十室九空,朝廷府库空虚,宫省残破,朝中颇有迁都之议。江州刺史温峤主张迁都豫章,既得江州富源接济朝廷,亦可远离大江,不受北方胡人威胁,庾亮赞同。诸出身江东大族之大臣,复主张迁都会稽。王丞相力排众议,以为若迁豫章、会稽,便是示弱于敌,且都城远离大江,江防更不可守,遑论守江必守淮哉!于是人心乃定。

其时吸取苏峻叛军轻易攻取台城教训,王导发动军民,于台城四围近水岸筑起一道竹篱,俾日后若遇叛贼攻城,可于竹篱内驻军,凭篱放箭,台城便多一重防御。于是自台城正门云龙门南出,辟一大道,谓之朱雀大街,直抵竹篱下,于竹篱开朱雀门,作为皇城正门。秦淮水上本有以船只为桥墩之浮桥,名大航,至此改名朱雀大桁,以区别于城东同样的浮桥青溪桥。朱雀门遂为都城出入要道,浮桥战时亦可撤除,以凭秦淮固守。故此后之东晋都城,实为一座大篱笆院。惟台城居高明之地,宫殿颇高,竹篱内居民可望见太极殿高踞宫墙之内,便是篱城之外,亦可望见太极殿殿顶,突出于篱墙之上,金碧辉煌,亦甚可观。

桓温自朱雀大桁过秦淮水,入朱雀门,便命二千五百骑驻扎朱雀大街,自领五百骑,押解其称作袁真庶孽之子的袁真二侄,自云龙门入了台城。

晋帝虽继位已数年,年过弱冠,以上有崇德太后即穆帝之母褚太后,下有司徒会稽王司马昱即其叔祖为执政,故向来垂拱,只在朝会之时,堂皇地坐于宝座之上,政事一应付与相王。今日难得大司马桓温平叛凯旋,入都献俘,晋帝颇欣喜振奋。

桓温入云龙门下马,所率五百甲士自皆随之下马,遂押解俘囚入端门,于太极殿前集结待命。桓温独自登上陛阶,早有两名宦官上前迎住。桓温遂由其扶至殿门外,宦官乃殷勤服侍,为大司马脱去朝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