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季里人们的时间观念变得更加淡薄。
赤湖部落的大多数人都以牧场的工作时间来划分具体时刻,比如说眼下长颈驼兽们被赶着回到牧场内,所有人便知道又到了晚饭的时候。
没有了电能的支撑,稀缺的照明工具几乎全部供给给了舟楠——从矮人山脉洞穴里收集来的少量油灯。
部落的夜晚没什么娱乐活动,好在人们的作息十分规律,既然晚上不方便工作,那就早点躺下,争取第二天起的更早。
密林矮人们昼伏夜出的生活作息不得不在这样的环境下做出改变。
不得不承认,密林矮人们对于植物种植上有着独到的经验。
自打他们毛遂自荐到种植工作岗位后,部落里闲置的耕地渐渐长出一些耐寒的幼苗。
舟楠对这些对严寒具有高抗性的特殊植物啧啧称奇。
矮人们将之前赤湖部落收集到的一些种子种下,其中那种外形神似葡萄,味道却差之千里的圆形果实,幼苗在雪季的长势却是突飞猛进。
虽然舟楠暂时想不到这类果实的用途,或许可以用来当牧场的饲料?希望长颈驼兽们不会对这种酸过头的果实挑食。
白沙湖边,已经建起了一座小型港口。
在棕熊兽人们的帮助下,捕捞港的收尾工作顺利完成。
兽人们的蛮力轻而易举便克服了地形限制,很快,捕捞港便正式投入了工作。
部分棕熊兽人饶有兴趣地参加其中,他们对于人类编织出的精细渔网颇为好奇。
捕捞港的产量远远超出了舟楠的预期。
在大量红藻不断繁殖的环境下,白沙湖的鱼类在雪季有了不计其数的食物来源,导致它们的数量在经由赤湖部落捕捞后不降反升。
腌鱼的计划很快提上了日程,万能的盐类再次发挥出了它的广泛作用。
鱼汤虽鲜,也耐不住天天喝。
红盐的存量支撑不了大量腌鱼的制作,舟楠很快想到了晾晒鱼干的办法。
一排排简易棚架被搭建在生活区旁,负责水域工作的人们将捕捞港送回的鱼就地处理,再一条条用树枝串起挂上木杆。
得益于雪季的气候,阳光的强度不逊于其他任何一个季节,并且冷风也加快了鱼干的晾晒进程。
如果没有这些条件,不涂抹大量盐巴的鱼干只会在木杆上发臭。
赤湖部落的每个种族都对这个部落在雪季的富庶程度感到惊讶。
棕熊兽人们向赤湖部落提出了蜜罐蚁花蜜的交易,舟楠欣然应允,作为回报,换来了棕熊部落再次派来的五十名劳动力。
嘉莉在雪季中旬时再次来到了赤湖部落,向这个人类部落的首领传达了棕熊部落的重建进程,还有随她一同到达赤湖部落的各种石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