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众多儒士便觉得,只要效仿孔家的如此,利用这种旧有的格局秩序,便能让自己的家族获取功名利禄,并实现长久传承。”
刘伯温接着补充道,“陛下,宋元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许多文人儒士为求自保,不得不依附权贵,逐渐形成了以家族利益为核心的价值观。”
“这种观念代代相传,到了现在,在面对改革冲击时,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利益得失,而不是国家的长远发展。”
“孔希学身为衍圣公,不仅没有积极引导儒士们顺应时代变革,反而坚守着家族既得利益,抗拒改革。”
“他的这种态度,无疑向其他儒士传递了一种错误信号,让他们误以为维护孔家利益,便是维护整个儒家的利益,进而也是维护自己家族的利益。”
“所以在此次改革中,诸多儒士便盲目跟随孔希学,全然不顾改革对国家的积极意义。”
朱元璋微微点头,神色愈发凝重,眼中满是不屑。
“你们说的这些,咱心里也清楚。”
“自赵匡胤之后,从赵光义开始,就奉行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理念,这可倒好,生生把这些人给惯大了。”
“为了稳固自家统治,赵氏朝廷给了士大夫过多的特权与优渥待遇,官场风气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变了味儿。”
“官员们不再一门心思放在为国为民上,反而整天琢磨着如何钻营权力、聚敛财富,拉帮结派、党同伐异的风气愈发猖獗。”
“之后的元朝,那些政策更是让这些人急速膨胀。”
“蒙古贵族为了统治中原,任用大量儒士为官,却又缺乏有效的监管与制衡。”
“那些儒士们趁机疯狂敛财,大肆兼并土地,全然不顾百姓死活。”
“还搞出什么四等人制,使得矛盾日益尖锐。”
“可即便如此,这些儒士们依旧只想着维护自身特权,根本不管国家的兴衰存亡。”
正说着,李奥刚剥好一个橘子,正要往嘴里送,就被朱元璋一把抢过。
“你再剥一个,咱明天请你吃咱妹子亲手做的烧鹅。”
朱元璋把橘子掰成几瓣,丢了一瓣进嘴里,一边嚼一边继续道,“伯温,宋学士,你们说说,咱把那些老儒士都打发到偏远之地去,你们可还有不满?”
“至于孔家,咱还是原来的打算。”
刘伯温微微叹了口气,“陛下此举,实乃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