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赵大强给王鼎建议是找一个化工方面的人才,实在不行一个团队也行,再不行甚至可以考虑绑架。
王鼎给老海下了高薪招聘金融,电子信息,化工方面人才的任务。先把资料送来,从中寻找没结婚,无儿无女,无父无母的。看看能不能拐来大明朝建设破虏堡。
所以现在王鼎的目标是先在大明大量制造银币,让银币成为北方地区主要货币。
再开始制造银元券,逐步用纸币替代实体银元。
明朝经济最大的问题就是货币不足导致的通货紧缩。
在明代以前,白银一直没有成为一种正式的货币,主要原因在于稀缺,古代开采技术落后,导致中国古代一直没有攒下足够的银子,让它成为一种货币,但是到了明朝情况发生巨大的改变。
明代从朱元璋开始就很重视银矿开采,比如明朝白银主要产地云南,每年银课可达10万两。按照明代银课抽3成的比例,云南一省每年的白银产量就可以达到30万两以上。而明朝产银高峰期的宣德朝,一年银课可以达到30万两以上。虽然没法跟美洲相提并论,但也能很大程度缓解明朝白银紧缺的问题。
当然,更为重要的白银来源还是明中叶解除禁海后,美洲和日本的白银大量流入。其中高峰时,美洲白银,每年可流入100-200万两,而日本白银每年可流入300多万两。没错,因为日本发现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银矿——石见银山,每年流入中国的白银甚至多于美洲。只不过这些白银大多还是借助葡萄牙商人之手运到中国的。
根据《石见银山旧记》一书所载,早在1309年(延庆2年)时周防国大名大内弘幸往访石见国时,在参拜北斗妙见大菩萨之际便有采银的纪录,后来三岛清右卫门帮助大内家在1526年(大永6年)3月开掘出地下的银矿脉,大内义隆继位后在1533年(天文2年)透过博多的商人神谷寿贞招徕工匠,以从海外学习的精錬技术灰吹法,大幅提升银的产量。当时日本极盛时银产量年约200吨,石见银矿极盛年生产38吨(百万两),价值约一百万贯。
在石见银山产量上升后,四周大名大内义兴、大内义隆父子,尼子经久、尼子晴久祖孙以及毛利元就为争夺银山主导权爆发多起战争,直到1562年(永禄5年)时尼子家臣服于毛利元就,才以毛利家的胜利告终。后来元就之孙毛利辉元在1584年(天正12年)臣服丰臣秀吉,成为毛利家与丰臣家各派家臣担任奉行共管,这些银子最后成为丰臣秀吉后来侵略朝鲜时的主要资金来源。
后来1600年(庆长5年)毛利辉元在关原之战战败,被德川家康大幅减封,石见银山才被江户幕府纳为直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