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债券制作极其精美,还可以随时兑换现银。
这种债券最小面额有一两和半两的,不用每次都称重,验成色。
很快京师中大多饭庄,酒楼,甚至花街楚馆都开始接受债券支付,不到一个月甚至布庄之类商铺也陆陆续续开始接受债券支付了。
很多京城的有钱人开始出门不带现银,直接带着几张轻便的债券出门,使用债券付账,更加快捷方便。
由于这种债券期限没到,不给利息,但是到债市兑换现银还是很痛快的。
很快在京城之中流行了起来。
但是这种债券是有利息的,所以很多人在结算的时候经常要反复掰扯半天。
王鼎发现这种情况之后,赶紧回到现代又让何媛女士给他联系印刷厂印刷了三种面额的银元券。
半元,一元,十元。不要觉得十元面值小,大明朝现在一个银元的购买力大概相当于一两银子的三分之二,购买力大概相当于后世一千五百元,十元就相当于一万五千元的购买力了。
一共印刷了五亿元,只印了少量的十元,基本上半元和一元的银元券按照二比一的比例印制的,总金额差不多相当于三点五亿两白银了。问题是王鼎手中的准备金不足,他现在手中所有的银子加上皇帝的市赏一起也就五千万枚银币的规模。
王鼎决定先一点一点往外发,反正印刷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结果王鼎曾经构思很久的银元券,反而借着这种可以兑换银子的大明债券,开始进入了流通市场。
大明的人们现在也没有把银元券当成一种货币,而是也把银元券当成一种可以随时兑换银子的无息债券。
一种防伪性能好,不易伪造,便于携带和计量,可以随时兑换成银子的大夏银元券,居然就这么堂而皇之的进入了大明的金融流通领域,还大受欢迎。
银元券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除了第一次碎银兑换按照成色收取火耗之外,债券和银元券重新兑换成银子和银元都不再次收取火耗。
明朝的银子兑换成银元和银元券的时候全部都要收取火耗。
而且根据银子成色不同,收取火耗,按照含银量比例不同,含银最低的折银子后,最高的能达到百分之五的火耗,品质最好的最少也要百分之二。
就算这样,可是依然架不住京中百姓的热情,而且随着勋贵们的大量使用,这种银元券开始向直隶周边,山东,河南,山西扩散。逐渐代替了那些银号中发行银票。
现在传统银号现在就靠着汇兑业务活着。
已经有银号也开始接受使用银元券进行交易了。
而久未露面的范永斗再次跪在了王鼎的面前。
皇帝从四镇抽调精锐汇聚到大同偷袭破虏堡,扯力克带兵偷袭破虏堡,这么多事情发生,范永斗却一点消息都没传过来。
必然是范永斗故意为之。
范永斗当时表面上虽然臣服了,甚至嫡长子送在王鼎手里,但是只是形势所迫,当时王鼎连续挫败了杨巡抚和卜失兔的进攻,他承受不起王鼎的报复,所以暂时归顺于王鼎罢了,他个人心里其实对于王鼎的实力还是有所怀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