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留守部落的成员每日需挑回两担泥土,任务虽不繁重,但挖土过程却格外耗时。
尽管他们留守在家,能完成这两担泥土的搬运已属不易,日子过得忙碌而充实。
待这些泥土积累到一定数量后,便会统一制作成土砖。
此时,夹杂其中的草料已逐渐泛黄,即便是用石刀也能轻松割取,相较于黄土而言,处理起来更为简便。
兔子圈的规划宽度仅略超两米,这已是经过多次放宽后的结果,再宽则显得有些奢侈。
每隔三米需筑起一道墙,以抵御冬季厚重的积雪,毕竟木棚的承重能力有限,主要还得依靠这些土墙来支撑,因此墙体必须建得密集些。
如此一来,兔子圈仅中间的土墙便需建造十一堵之多。
这主要是因为兔子圈宽度较小,不适合使用粗大的梁木,所用木料多仅大腿粗细。
相较之下,其他牲口圈的建造则宽松许多,至少无需如此密集的墙体。
十日后,首堵墙终于动工。狩猎队与采集队各留五人协助,毕竟部落中的青壮年人数有限,而筑墙又是项耗费体力的活计,部落里的人力显得捉襟见肘。
黄土砖早在五天前便已制备妥当,经过连日晾晒,已然达到了使用标准。
即便只是构筑一个简陋的土坯圈,宋遥仍决定再向下挖掘两块砖的深度作为地基,以确保墙体更加稳固。
砌墙看似简单,但要砌得笔直却非易事。
宋遥虽非经验丰富的老匠人,即便是面对一人多高的墙,他也一丝不苟地用石块坠线来辅助施工。
作为粘合剂的黄土,宋遥在其中特意掺入了部分陶土,经过反复搅拌,粘性显着增强。
部落中缺乏专业的砌墙工具,宋遥只能亲自动手,细致地抹平墙面。
所幸他先前已请狼陶和狼瓷烧制了一批适用的陶盆,如今用来盛装搅拌好的黄土,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免去了频繁取土的麻烦。
这些陶盆虽略显沉重,每个重达十余斤,但其作用与后世常见的灰桶颇为相似,实用而巧妙。
宋遥选用黄土作为粘合剂来搭建地基,然而这种材料却有一个显着的弊端——干燥速度极慢。
为了确保每两块砖之间能有足够的黄土粘连,宋遥不得不放慢施工进度,每垒砌三四层砖就必须停下来等待一段时间。
在这段等待的间隙,他便会转而开始打下另一个地基。
原本,宋遥计划每天同时进行两个地基的施工,以便能够顺利地架设梁子,但出乎意料的是,这种交替作业的方式竟使得他能够同时推进四个地基的建设。
这边等待干燥的时候,他正好可以去处理下一个地基,反而使得整体进度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