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自己多年未见的女儿,心中的忧虑却远胜于之前即将重逢的欢喜。
她在任上,人人都要敬一声严太太。
上没有公婆孝敬,下没有那些糟心事。
日子过的逍遥又自在。
但,回了京城就不一样了。
这些年,三姑奶奶一连生下了好几个姐儿,早就让严氏不满了。
这次回来,严正椿的母亲肯定会在这事上做文章,强行做一些让三姑奶奶很憋屈的事情,到时,让三姑奶奶生出了怨愤之心,夫妻离心离德,又该如何?
赵姨娘想着,若是太太能出面帮帮三姑奶奶,自然是最好不过了。
可眼下,太太病了。
让她出面给三姑奶奶撑腰,怕是不可能了。
如今,六姑娘掌家。
她总不好去找一个未出阁的姑娘,给自己的女儿出头吧?
赵姨娘心急如焚,却又不得不耐下心来,和几位姨娘说话。
“去看看也好,”王姨娘浅笑,“太太病的重了,咱们总是要过去看看。”
“去做什么?”钱氏翻了个白眼,“这会子人病的都起了,去了也白去。”
她就是看不得这个姓赵的这么上赶着。
“反正回去了也没什么事情。”
赵姨娘柔柔地笑了笑:
“去看看太太那里转转,兴许有什么事情能帮得上忙。”
“哼!”
钱氏冷哼一声,抚了抚并不凌乱的鬓角,抬了抬下巴,
“你们喜欢献殷勤,你们就去,可别拉上我。爷前几日给我送了一匹鲜亮的料子,做成衣服肯定特别好看!”
她得意地看了一圈儿在场的人,扶着身边丫头的手,扭着腰走远了。
其余的人,看了看王姨娘和赵姨娘,又看了看远走的钱氏,尴尬地笑了笑,找了个借口,跟着钱氏走了。
“你别在意。”
王氏宽慰了她几句:
“她们就是觉得,此时去探望太太,会引六姑娘不满。她们是想要谁都不得罪,才会跟着钱氏离开的。”
王氏说的这番话,连她自己都不相信。
“你说的,我都明白。”
赵氏怎么可能听不出来钱氏话中的炫耀。
她忍不住地想,她若是在年轻几岁,怕是也会缠的爷离不开的。
赵氏摸了摸自己的脸。
就算她保养的再好,她也比不上十几岁的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