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中国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时,一群蓝眼睛、高鼻梁的英国人,哼着听不懂的歌谣,驾着冒着黑烟的轮船,乘风破浪而来,自此,一场充满戏剧性的外交风波拉开帷幕,最后竟演变成要在枪杆子里见分晓,这故事,简直比电视剧还精彩。
一、“洋玩意儿”初登场:外交访问起波澜
话说英国那边,工业革命搞得热火朝天,机器“哐哐”转,生产出来的东西堆成了小山,急需找个大市场倾销。他们左瞅瞅右看看,盯上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于是,派出了马戛尔尼使团,带着一肚子的“小算盘”和一堆自认为新奇的“洋玩意儿”,漂洋过海来访问中国。
使团到了中国,那场面还挺热闹,老百姓都跑来看稀奇,觉得这些外国人的穿着打扮太怪异。可双方一谈到正经事儿,就出了大问题。英国人想和中国通商,还提出了开放更多口岸、降低关税等要求。在他们看来,这是互利共赢的好事。但清朝的官员们可不这么想,在他们眼中,中国啥都不缺,这些洋人的要求简直是无理取闹。而且,英国人不肯按照清朝的规矩行三跪九叩之礼,这可把清朝的皇帝和大臣们气坏了,觉得这些洋人太没礼貌,不懂规矩。双方就像鸡同鸭讲,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这次外交访问,就这样不欢而散。
二、“鸦片”成祸根:贸易失衡矛盾升级
英国人哪肯善罢甘休,他们发现,卖普通商品打不开中国市场,可卖鸦片却能赚得盆满钵满。于是,大量鸦片像潮水一样涌入中国。鸦片这东西,就像恶魔,让无数中国人染上烟瘾,身体垮了,精神也萎靡不振。而且,大量白银外流,中国的经济也受到了严重冲击。
清朝政府一看,这还得了,必须得禁烟。于是,林则徐虎门销烟,一把大火把鸦片烧得干干净净。这可把英国人惹急了,他们觉得自己的财路被断了,嚷嚷着要中国赔偿损失。双方的矛盾越来越深,从外交上的“口水战”,逐渐演变成了剑拔弩张的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