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末年,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憋屈,皇帝宋徽宗一门心思扑在艺术和道教上,朝廷被奸臣搅得乌烟瘴气,老百姓被剥削得苦不堪言。就在这节骨眼上,方腊振臂一呼,带着大伙揭竿而起。起义之初,那叫一个顺风顺水,简直像是老天爷都在帮忙,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可谁能想到,最后却落得个惨败的下场,这剧情反转得比坐过山车还刺激,到底咋回事呢?
天时:北宋朝廷“神助攻”
宋徽宗时期,朝廷腐败透顶,蔡京、童贯这些大奸臣把持朝政,变着法儿搜刮民脂民膏。为了满足皇帝的奇花异石癖好,搞了个“花石纲”,专门从民间抢夺珍贵花木和石头。南方老百姓可倒了霉,家里稍微有点好东西,就被抢走,还得服沉重的劳役,稍有不从,就被官府打骂惩罚。老百姓们心里的怒火越烧越旺,就差一个人来点燃导火索。
方腊瞅准了这个时机,站出来喊出了大家的心声:“受够了!咱们不能再这么被欺负,要为自己争口气!” 他这一喊,就像在干柴堆里扔了个火把,瞬间点燃了民愤,大伙纷纷响应,起义军队伍一下子就壮大起来。天时这一块,被方腊拿捏得死死的,就等着大干一场。
地利:易守难攻的“风水宝地”
方腊起义的地点在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这里群山环绕,地势险要,到处都是山谷和河流,简直是天然的防御堡垒。起义军躲在山里,进可攻、退可守,宋军想进来,那可得费一番周折。
方腊充分利用了这地利优势,在山谷里设下重重关卡,布置了大量的陷阱和伏兵。宋军每次进攻,都被起义军打得晕头转向,不是掉进陷阱,就是被伏兵袭击,根本占不到便宜。一时间,起义军凭借这好地形,把宋军耍得团团转,形势一片大好。
人和:一呼百应的“民心所向”
方腊为人豪爽仗义,又特别有智谋,在当地百姓心中威望极高。他提出的“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口号,戳中了老百姓渴望平等、摆脱压迫的心声。大家都觉得跟着方腊干,能过上好日子,纷纷加入起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