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小说>我就拍个照,怎么重生了> 第6章 又见父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章 又见父亲(1 / 2)

从蓉李记出来,钟志远站在门口望向张记,张记老板正好在门口捅炉子,两个人隔街看到,都笑了,一个心里嘲笑:“这潮头,恐怕也被蓉李记赶出来了。”一个嘲笑:“曾经有个机会摆在你面前,你没有珍惜!且等着吧,看你还能笑得出来不?”

钟志远沿着中山路往北,过了建春门,走过廉溪路,左拐上了章贡路。

章贡路是上坡路,到了建国路就到了坡顶。建国路北端有赣州电影院,赣州最早的电影院,后来没了。章贡路和建国路交汇,往前就是西津路,是下坡路,北边贺兰山顶有郁孤台,这时候军门楼和郁孤台历史街区连影子都没有,一片平房瓦舍。

赣州的建筑受岭南影响,西门一带多骑楼,钟志远在骑楼的走廊里穿行,像个小孩在大人的裤腿间钻进钻出。骑楼里各色的商店和住家,许多的老店都在这一片街区,春风包子铺的店招还是那个大白包子溜着油,胜利照相馆的橱窗还放着那张漂亮的女人的照片,蔡家的蒸饺,和记菜馆,敲洋铁的,画瓷板画的,扎扫把的,一切如常,都是钟志远记忆里的样子。卖副食的柜台上放着的玻璃罐里面花花绿绿的糖果看着很诱人,卖酒的柜台下一排陶坛,坛口红布包的盖口,墙上挂着的不同大小带长长的手柄的竹筒,那是打酒的约子,舀酒用的。廊柱下还有鞋匠支着摊替人补鞋,卖酸菜的玻璃罐里泡着切片萝卜、菜梗,二分钱一根,吃得很开胃。

这是钟志远熟悉的街道,熟悉的味道。

四十年后重新走在街上,说不出的滋味。

走过中医院,走过菜场,远远的看到西津门城楼,如在脚下,一抬脚就能踩到似的。而越往前走,人越来越小,城门越来越高大,最后人就像根火柴棒装进了盒子里。

一出城门,视野豁然开朗,树木掩映中一条大江斜流而来,远处的西河大桥像一条波浪线画在水面上,天空悠远。

赣州市有两条江,东边的贡江和西边的章江,两江合流向北成为赣江,三条河流组成一个人字,赣州城就在人字的胯下。赣州是赣江的源头,东、西、北三面环水不通,是典型的“南通”。

非常有意思的是,八、九十年代,赣州地图上标的是“章江”和“贡江”,后来气候变化,章贡两江的水连年减少,可能觉得再叫“江”名不副其实了,后来就改叫“章水”和“贡水”了。

出了西津门,右手就是西津码头。

西津码头连着西河浮桥,与水西相接,曾经是繁忙的货运通道。在清代和民国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太平天国运动和中央苏区时期,其战略位置和交通功能更加凸显。可惜后来交通功能消逝,西河浮桥也撤掉了。

西河浮桥是一座百余只香蕉船接驳成的浮桥,连接着西津码头与对面的水西码头,形成一条宽阔的过江通道。放眼望去,从西河大桥到水西码头沿江一带树木葱郁,古榕树团团簇簇倒映在江水里,像一幅水墨画。树木掩映里显出白墙黑瓦的房屋,水西街就藏在江边的茂竹密树里。

浮桥随着水势微微沉浮,走在浮桥上有轻微的晃动感。正是下班高峰期,浮桥上人来人往,皮鞋的脚步声,单车的滚动声,人们说话的声音,一时在江面上汇集,又随风而去,消失在江面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