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山还是赵秀丽记忆中的后山。
山上大片枸杞树林,红彤彤的枸杞挂满树上,像一串串的红灯笼。
赵秀丽仿佛间看到了财神在向她招手。
一群人不用分工,大的摘枝上面的枸杞,小的摘靠近地面的枸杞。
刘玉兰和她6岁的弟弟刘启,要和我们一起比赛,只见他们手脚麻利,很快装满一篮子。
接着又是第二篮,第三篮。
赵秀丽心满意足的同时,感叹三婶家的细心,准备了足够多的篮子和鸡蛋。
天材地宝众多的后山,资源丰富,是对小溪村村民的馈赠。
输了比赛,心情却愉悦的赵秀丽,在此时此景中已经孕量出第一道小吃的规划。
……
想想都兴奋,满山的枸杞,可以做多少碗枸杞银耳羹啊。
一碗银耳羹卖8角,一天卖30碗,一个月就是72元。
赵秀丽越算越兴奋。
除去材料成本,一个月最少可以挣50元,差不多是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了,还是小吃摊上的一种小吃。
凭借后世的记忆,让小吃摊增加更多种小吃,那不是我赵家很快就发了!
看着喜形于色的赵秀丽,玉兰拉了拉她的衣袖:“回神了,想什么啦?让你那么开心。”
嘻嘻。
“保密”赵秀丽神秘的说道。
……
忙活了一上午,终于将所摘的枸杞全部搬下了山。
黄燕三婶看着累得快趴下的我们,和堆在院里的枸杞,有些吃惊。
黄燕:“你们可厉害,以为你们会摘一些,没想到……。
黄燕看向刘三叔,挑了挑眉问道:“谁让你摘那么多回来的?”
刘三叔眨眼道:“别问,是秀丽要求的。”
……
没有看到二人互动的赵秀丽,现在心里全是商业大计。
赵秀丽:“三叔三婶,现在的枸杞卖多少钱一斤啊?”
黄燕:“枸杞不值钱,所以才没人摘。
药店收5分钱一斤,炮制好的1角8分一斤,三斤多才能炮制一斤,你们这一篮子有5斤多点,差不多可以换一个鸡蛋。”
刘三叔:“有这个功夫去山上摘回来,花好几天时间炮制好,再去镇上卖,所用时间长,产生价值低。
勤快的孩子都可以用这个时间,做很多事情了,谁还愿意费这个功夫摘枸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