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小说>片段人生和辉煌无关> 第9章 地窨子里的读书声和纺车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章 地窨子里的读书声和纺车声(2 / 2)

地窨子的煤油灯下,魏小佑和其他大娘婶子姑姑小媳妇闺女啥的一样,身边放着一筐篮棉条子,坐在纺花车前面,左手捏一根棉条,先捻出棉条的引线,靠近旋转着的锭子,使引线缠绕在锭子尖上。这时,右手转动摇柄,锭子就会飞快转动,发出悦耳的“嗡嗡”声。左手以大拇指捻动棉条,用手轻轻的往后抽拉,棉纱就逐渐从棉条中被抽出。当左手扬到尽头时,右手把转轮儿逆转一下,左手配合,把抽出的纱收到锭子上,再继续摇动纺花车继续去纺……如此反复,锭子上就绕满了一个团纠纠两头尖中间粗的穗子(鲁西南一带方言也叫长穗子,有的人长穗子纺的特别好,又粗又长,软硬适中,整个长穗子,几乎没有疙瘩和接头)。

长穗子纺好了后,都用筐篮收起来,还要经过线耙子或倒线车,把一个个穗子倒成线把子,在用锅烧好的颜料把线把子上色,这个工序叫浆纱。浆出来的纱,红橙蓝绿青蓝紫都有。然后再把染好的线把子晾干,在挂到倒线车上做成织布梭子里面用的穗子,再去织布。

这种工序织出来的布叫成布,可以直接做被单,衣服等。

还有一种做法是直接用没有染色的线把子做成织布梭子里用的穗子织出原棉花色的白土布,再用靛料煮染后作为衣料,染出颜色不是高粱红,就是毛蓝色,这种布一般用于枕头、被单、被套的蓝印花布。

在魏小佑的记忆里,小时候身上穿的衣服大都是娘日夜用纺花车纺出的棉纱,然后用脚踏的老式织布机织出来的土布做成的。老土布质地柔软、持久耐用,虽颜色单一、布面粗糙偶有些小线头疙瘩,但因是天然纯棉,所以透气性好,穿着很暧和,也很耐磨。

由于魏小佑娘织的布大都是把线把子先染成各色各样的,用线也就特别多,平时纺的线根本不够用的,所以就让魏小佑跟着那些大娘婶子姑姑小媳妇闺女等人在地窨子里纺线。

毕竟魏小佑是个男孩子,做这些活计根本跟不上,魏小佑就和那些大娘婶子姑姑小媳妇闺女等人商量,给大家念书,每念一个故事或者读一本画本(即小人书)就把他们自己纺的线把子给魏小佑分点。

就这样,每年冬天,魏小佑家的地窨子里总是有很多大娘婶子姑姑小媳妇闺女聚在一起支起纺车纺花。煤油灯下,魏小佑就拿着从爷爷那儿找到的书读,魏小佑给她们读过白话本的《西游记》、《红楼梦》、《水浒》等,读过画本《聊斋志异之聂小倩》、《聊斋志异画皮》等……

地窨子之上家里,魏小佑娘就在屋里点着煤油灯,坐在织布机上"咣当、咣当"的织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