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小说>片段人生和辉煌无关> 第18章 酒无好酒宴无好宴 说不清楚的火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章 酒无好酒宴无好宴 说不清楚的火化……(2 / 2)

魏王庄村西头的几户人家姓刘,是住姥娘家落户的。按亲戚辈分关系来说,他们几户人家当前辈分最年长的也要叫魏小佑叔。

其中一家和魏小佑还是本家没出五服的近亲,当家的叫刘三,大名记不住了,之所以叫刘三,不是在家排行老三,而且他上面的两个哥哥都没活下来,他俨然也就成了家里的长子当家的了。但,大伙依旧叫他刘三。

刘三在村西头的路口旁开了一个代销店,从村中央自东向西到张楼村、西杨庄村或者自西向东到袁庄村、东刘庄村、白垓村的人,还有从南向北去公社赶集或者从公社赶集自北向南到杜庄村、张垓村、巨野县沙土集镇的等人都要经过刘三的代销店。

所以,相对而言,刘三的日子在他本家或者在整个魏王庄村来说都是靠前的,或者说是较富裕的。

在七八十年代,家里能有个代销店,是相当不错的,甚至说是很有体面的,任谁家不买个针头线脑,油盐酱醋,烟酒糖茶的。就连刘三的两个孩子,在同龄的玩伴里也是很有话语权和主导权的,因为他们可以从家里带好多好吃的零食或者小冰糖颗粒啥的。

就这样,就有好多人从刘三那儿赊东西,天长日久,赊的账越来越多,或者记得不是很清楚,或者是刘三的媳妇张桂芳又有点强势及占小便宜的秉性,就会导致刘三本人和刘三的代销店与赊账的产生矛盾,隔三差五的就会听说,又有赊账的和刘三干起来了,又有赊账的因为刘三媳妇在账目上多算了几分几毛干起来了。

但最后,终归是庄里乡亲的,也是亲戚串连襟或者搭着两桥子的,都能有中人劝和调解的解决了,只不过好久会彼此不说话,不搭腔,老死不相往来的样子,过不了多久就会因为差孩子买些不起眼的东西而又重新改善了关系。

农村的习俗就是这样,农村的生活也就是这样,尤其是一个庄的人,彼此间没有多大的仇恨,更没有产生世仇之类的。

然而,一件事情的发生,让这种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生活状态直接转变成了几十年来至今都说不清楚的暗件。

之所以说是暗件,而不是案件,是因为即便是公社级别的公检法的介入都没有定性的事件,成了魏王庄村自建村以来,唯一一个说不清楚的事件,成了暗件。

也由此导致了刘三的代销店日渐凋零,几乎再也没有人愿意再去光顾,更导致了刘三媳妇张桂芳成了村里有名的"魔倒(鲁西南一带方言对精神病患者的一种叫法)",无论见到谁,都会拉着人家的手说个不停,说的话都是些颠三倒四的,有谁谁家欠她家的钱不还,免了谁谁家的多少多少钱,俺们没有害过谁谁,谁谁是自己愿意的……哪怕是一个从村里路过的人,只要被她拦着了,都会说上半天,导致邻村很多人宁愿绕过魏王庄走远路也不敢或者不乐意从魏王庄再路过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