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是钱不够么,我可以先借把你。
而且找包工头,可以造完房子再结账的。”
张红英奇怪:“我听说包工的,小工一天都要拿到二十块钱了,包工头肯垫钱?”
沈大林解释:“包工头给人结工钱,也是一年结一次的。
唔拉村里,在厂里打工的,工资也是到年底才结一次。
所以大家都年底结账。
欠账了讨债的,也是过年前才来讨。
现在到过年至少还有七八个月,到辰光肯定钱就攒够了。”
沈大林主动提出可以借钱,张红英就投桃报李:“阿叔, 你要不要也把你家地再圈一下?”
沈大林疑惑:“我还能怎么圈?”
张红英就提醒:“阿叔,以前大家都要在河里淘米洗衣服,去河边那条路是公用的。
现在没有人去河边了,河都荒掉了,你把河边的路,还有河堤,都可以圈进去啊?”
沈大林:“还能这样?”
张红英:……现在的人真是单纯可爱。
等到拆迁潮来袭,大家就知道要抢面积了。连人人要走的路都占了去。
从青镇到桐镇,原本可以修一条快速路。这条路几乎的一条直线。但是有个钉子户狮子大开口,想要几千万拆迁费。
最后政府只有征了边上一块农田绕行。原来的————路,变成了一个“——?——”字型路口。
听说刚修好的第一年,车祸就出了四五次。
那户人家,坚持了快十年,忍受着所有来来往往的车辆唾骂。
张红英还在忽悠:“阿叔,这个又不要紧的。宅基地历朝历代这么传下来的,就算是田地重新分过,也没有把你们家宅基地拿去分给别人的道理。
那片竹林子,年年吃多少笋。
但是岸边的泥土一直在往下塌陷。
你围进来了之后,把堤坝修一下,大家都要感谢你。
要不它再塌下去,房子地基都不牢了,河也没有了。。”
沈大林想了想,点头同意了:“这条河跟别人不搭界,他们也不肯出铜钿修。如果这块地能围进来,我出铜钿修一下倒也是应该的。”
张红英再接再厉:“对的对的。
我们两家就隔一条河,到辰光河上修座小桥,修几块汀步,里边养养金鱼,几能适意!”
沈大林笑起来:“那就跟苏州园林一样了。”
张红英知道沈大林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