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野互任
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与桓彦范等人发动了着名的神龙政变,成功推翻了武则天的统治,拥立唐中宗李显复辟唐朝。姚崇恰逢此时回到京城,得以参与了这次政变的密谋,并因功被赐爵梁县侯,实封二百户。然而,不久之后,姚崇即被外放为亳州刺史,随后在宋州、常州、越州、许州等地担任刺史。
到了景云元年(710年),随着唐睿宗李旦的继位,姚崇被召回朝中,担任兵部尚书及同中书门下三品,后升任中书令。姚崇与宋璟协力合作,致力于革除唐中宗时期遗留下来的弊政,他们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任用忠良、贬黜奸佞、赏罚分明以及杜绝请托等,这些举措使得国家法度重新得到整饬,朝野上下普遍认为国家再现了贞观、永徽时期的治世风貌。
然而,在唐睿宗复位后,太平公主开始干预起了朝政,诸王手中都握有兵权,这对皇太子李隆基构成了潜在的威胁。为了稳定局势,景云二年(711年),姚崇与宋璟秘密上奏唐睿宗,建议将宋王李成器、豳王李守礼外放为地方刺史,同时调整岐王李隆范和薛王李业的职位,由羽林将军改为东宫属官,并提议让太平公主迁居东都洛阳。这个建议激怒了太平公主,她指责李隆基,导致李隆基被迫向皇帝上奏称姚崇离间宗室关系。结果,姚崇被贬为申州刺史,后来又先后担任扬州长史、淮南按察使、同州刺史等职。
尽管屡次遭遇政治上的挫折,但姚崇在其任职的地方依然保持简肃的政法作风,吏治清明,因此得到了当地百姓的高度赞扬,并为其立碑颂扬。姚崇的一生体现了他对国家的责任感和对正义的坚持,即便是在逆境中也未改变其治理国家和服务人民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