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渐渐地方贵成的心思也不在读书之上。见王明良来了,江叙辰也放下手中的事情,专门来陪着他们。
千里之外京城之中,宋鸿卓正站在勤政殿内,等着上面的永顺帝发话。
永顺帝端坐在龙椅之上,那张方正的国字脸上,一对浓密的眉毛下镶嵌着一双明亮而锐利的大眼睛,眼神犹如火炬般炯炯有神。
他的下巴和人中处留着短短的胡须,虽已不再年轻,但从其眉宇间的刚毅与深邃、面部轮廓的分明以及高挺的鼻梁,可以想象得出他年轻时必定是一位英俊潇洒、风度翩翩的美男子。
此刻,永顺帝正聚精会神地盯着面前的一份考卷,考卷之上所书写的乃是江叙白对于治水之道的见解。
他的目光紧紧锁定在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上,仿佛要透过这些字迹洞察出其中隐藏的奥秘。
一旁的宋鸿卓见状,轻声说道:“陛下,微臣将这份考卷呈于您,便是认为此卷之中所提及的堤坝建造之法具有极大的可行性。”
永顺帝微微颔首,表示认同道:“朕观此卷后亦有同感。这位江学子仿若亲身经历过那堤坝的修建一般,不仅对其外形描述得细致入微,更是将其所能发挥的作用逐一罗列。若我安国有幸能够修筑如此堤坝,日后无论是面对洪涝灾害还是干旱之灾,皆可有所应对。”
然而,话锋一转,永顺帝不禁皱起眉头,叹气道:“只可惜,要想真正修成这般规模宏大的堤坝,所需耗费的财力与人力实在太过巨大。”
这也正是为何即便明知这是一个绝佳的主意,但永顺帝在看完考卷后面色依旧不见丝毫喜悦之色的缘由所在。
近年来,安国与邻国瑞国之间战火不断,频繁的战事使得军费开支急剧增加,国库早已捉襟见肘。
在此情形之下,再要拿出巨额资金用于修筑堤坝,实非易事。
“是臣下考虑不周。”宋鸿卓心中颇为遗憾。
这时,一直站在旁边未出声的李公公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陛下,老奴倒是有个法子。”
永顺帝抬眼看向他,示意他接着说。
“陛下,老奴听闻民间有不少富商巨贾,他们富甲一方,或许可以号召他们捐资修堤,朝廷许以一些政策或者荣誉嘉奖。”
永顺帝眼神中有了一丝松动,“此事可一试,不过还需仔细斟酌具体办法,莫要让奸商钻了空子。”
宋鸿卓眼睛一亮,再次进言: “陛下圣明,臣定先与工部,户部把修筑提拔的预算罗列出来,再与商贾们商议。”
永顺帝颔首说道:“好,那此时便由你们工部牵头,给朕呈上一份具体的规划表。”
“是,陛下。”宋鸿卓心中欣喜若狂,这种青史留名的机会居然会落在自己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