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诸葛瑾并未因儿子的这番话而展露出笑容。只见他慢慢坐下来,神情严肃地继续道:“你能如此看待,为父深感欣慰。但需知,人总是会随着时间和经历发生变化的。就像方才你所说的那句‘二叔父诸葛亮再怎么伟大毕竟也已是历史’,若是放在从前,以我的脾气定会当场斥责于你。身为大丈夫,若不能在世间创立一番丰功伟业,即便长寿又有何用?不过,就在我即将发怒之时,却突然意识到自己应该克制情绪,最终还是忍了下来。由此可见,连我这个当爹的也算是有些许长进了。”
诸葛恪脸上露出一丝尴尬的笑容,嘴角微微抽搐着,然后便沉默下来,不再继续言语。一旁的诸葛瑾见状,轻轻摇了摇头,叹息一声后说道:“然而,我之所以对你讲述这么多有关你二叔父诸葛亮的事迹,其中实则蕴含深意,但如今看来,你似乎尚未领悟到其中关键所在啊。”
听闻此言,原本有些懒散地坐着的诸葛恪瞬间挺直了身子,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他恭恭敬敬地对着诸葛瑾抱拳行礼,郑重其事地道:“还望父亲大人不吝赐教,孩儿愿洗耳恭听。”
诸葛瑾微微点头,伸手再次端起桌上的茶杯,但只是将其握在手中,并未饮下一口茶水。他目光凝视着杯中清澈的茶汤,缓缓开口道:“如我方才所言,你那二叔父乃是被刘备不惜三次亲自前往草庐拜访,请出山来辅佐大业之人。
单就这份礼遇而言,其诚意可谓已达极致,世间罕有。但事实上,刘备相较于刘禅而言,对孔明的信任程度远不及表面所见那般深厚。
诚如我先前所言,刘备仅仅将孔明视作萧何一般的能臣,而非如同韩信般委以重任、全权托付之人。再者,想当年汉高祖刘邦不是也曾对萧何心生猜疑么?连刘邦这般雄主都难免会有此等疑虑,更何况区区刘备呢?”
诸葛恪微微颔首,缓声道:“听闻刘备于托孤之际,曾对二叔父言及,卿之才能远胜曹丕十倍有余。倘若太子可辅,便悉心辅佐;若太子不堪辅佐,则卿可取而代之。依儿子之见,此等言语分明乃是对二叔父的一番试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