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视频里,一位在中医院工作的中医师,对小儿抓药,有过一番评价。
以前抓药,以十克起步,现在不行了,药效大不如前,少于十五克,一点效果都没有。
不是药变了,而是现在人工种植,药效变低。
有差异的,当然不只这些,还有其它主辅料的差别。
还别说,研究这些,渐渐让李勉兴趣大增。
变得兴致勃勃。
看书不再是累人,反而成了找茬游戏。
晚餐时,孙思邈出现了。
“师父,食疗弄完了?”
孙思邈点点头,随手把手上一叠绵布,递给了李勉。
李勉接过来,心下有些激动。
这可是大神仙,理出的食谱。
有三十一张,越看李勉越是皱眉。
完蛋,有好多东西,都不认识,甚至是听都没听过。
医书中都没有,不知孙思邈从哪找的。
比如说其中有一味,叫地丁。
李勉想问,那是什么东西?
不懂就问,李勉把不知道的,集中之后,向孙思邈询问。
经过连说带比,李勉这才恍然大悟。
地丁原来就是蒲公英。
还有些其它的,全归结于现在与后世,名称间的差异,东西是那个东西,只是穿了身马甲。
找谁说理去。
看来今后看医书,还得理出本图文。
要不然,只知道医理,却不知是何模样,万一弄错,那可是会死人的。
日子就这么过着,李勉一直在看医书,不懂就问。
孙思邈对李勉如此勤勉,很满意。
只要他问到,知无不言,倾心教授。
这天,一道急骤马蹄声,打破了李家庄的平静。
“圣旨到,李勉接旨。”有一身穿宫中太监服的舍人,赶到草庐。
开口就要宣旨。
李勉和杨秋儿一顿忙碌,才在孙思邈的指点下,摆好了香案,准备接旨。
杨和儿跟在李勉身后,脸上带着激动后的绯红,心中与有荣焉。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庄户李勉,淑慎性成,勤勉柔顺,雍和粹纯,性行温良,克娴内则,淑德含章,进献贞观犁有功,功在天下,特此赏金千两,绢布百匹,着升为……钦此! ”
宣完,公公把圣旨举过头顶,看向李勉。
提醒他道:“李勉,还不上前接旨。”
李勉听得一头雾水,往前躬身几步,双手举高,接过圣旨。
“谢陛下隆恩,草民李勉,铭感五内,谢万岁。”
万岁两字一出,公公愣了愣,笑了。
“李县男,陛下特批,县男不用进宫谢恩。就这样吧,本舍人先回宫了。”
公公转身就走。
李勉和杨秋儿两人送至门外,目送他离开。
“秋儿姐,刚才圣旨说的是什么意思,你听明白了吗?”李勉问杨秋儿。
杨秋儿瞪了李勉一眼,转身就走。
只留下:“还枉称自己是读书人,这点都听不懂。不说了,你自己琢磨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