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其他小说>冥想成神> 第7章 杀灭一切烦恼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章 杀灭一切烦恼(1 / 2)

视频版

,时长24:30

文字版

正文7882字,如果您没有时间和耐心全部读完,我先把文章的重点、逻辑梳理一下:

摘要:

1、这篇文章讲述了人生所有痛苦、一切心理问题的本质是“事与愿违”,即「预期」与「现实」的不相符,以及如何消除二者之间的差异,让生活“万事如意”。

2、通过控制「现实」,使其符合「预期」的方式是不可行的,因为「现实并不完全可控,且「预期」攀升的速度永远比「现实」改善的速度快。

3、大脑的核心功能是基于过往的经验在内部构建一个关于世界因果秩序的模型,进而不断地对现实作出预测,然后通过与实际体验之间的「预测误差」修正模型,以进一步减少「预期」与「现实」的差值。

4、消除「预测误差」的方式有两种——「主动推理」与「感知推理」,前者通过改变“现实”,虽然短期内缩小了「预测误差」,但长久以往只会导致误差的增大,后者通过对感知到的一切如实接纳且不评判干预的方式,可以从根本上减少人生的“事与愿违”。

5、佛教的「正念」修行与其所要证悟的「无常」、「无我」、「苦」之智慧,本质上就是通过「感知推理」来熄灭人生痛苦,并逐步领会到客观世界、内在感受与观察主体的变化不定,且为了求生存,生命永远不可能避免“不满足”之苦。

6、「自由能最小化」原理阐释了在“求存”意志的驱动下,一切生命系统的基本组织原理就是通过追求「预测误差」的最小化来减少内部的「熵」,所以生命的意义并不存在,因为「存在」本身就是意义。

今天这篇文章如果你可以看懂,那么毫不夸张地说,你就掌握了消除生活的一切不顺心,让人生“万事如意”的方法。

人生的一切烦恼与痛苦,说到底,就是四个字——事与愿违。

“事与愿违”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当下正在发生的事实”(即“事”)与“一个人对事实的预期”(即“愿”)相违背。

不信的话,可以回想一下你所经历过的所有焦虑、悲伤、失落、懊悔等痛苦,是不是都是因为“现实的发展”与“你对现实的预测”不相符?

例如,本来希望今晚可以酣睡8小时,结果半夜就惊醒,无法再次进入梦乡;

原本期待着自己的身体可以一直健康,结果体检结果偏偏不尽如人意,一堆小毛病;

本以为身边的人会对自己有积极的评价,可无意间偷听到到了别人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

与“事与愿违”相对立的,是“万事如意”,即现实生活完全顺随自己的意愿,依照自己的预想进展,处于自己的掌控范围之内。

那我们究竟该如何让人生少一些“事与愿违”,多一些“事事顺意”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