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市上也有农民卖鸡蛋的,但必须偷着卖,不能让市场管理所的人员抓住,抓住后,最轻的是送到供销社迫卖,态度不好的一律没收。那时候叫“社会主义大集”,有很多东西是不允许在集市上卖的,如旱烟、线麻、笤帚等等。
市场管理所的人也不一样,有的象征性撵走就完事了,有的特别认真,像有个姓于的管理人员,由于他脸色黑呦,人们都叫他“大黑鱼”,但凡他抓住卖鸡蛋的基本就是没收,社员们都痛恨他。实际说,他属于工作认真,不怕得罪人,应该是个好同志。
有一天赶集,我亲眼看到大黑鱼抓住一个妇女卖鸡蛋,大黑鱼拎起鸡蛋筐就走,那妇女40多岁,体格也好,岂肯善罢甘休!抢上一步就往回夺筐,“夺筐大战”即刻展开,夺来夺去,大战不到十余回合,只听吧嗒一声,鸡蛋筐掉在地上,好多鸡蛋当即摔碎,鸡蛋黄子立马流出来,这老娘们顿时疯了,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抓起筐里的鸡蛋就往大黑鱼脸上打,片刻之间,黑鱼脸上,前胸,全是鸡蛋黄子,大黑鱼变成了“大黄鱼”。周围看热闹的群众无不拍手叫好!大黄鱼灰溜溜的溜走了,然而,那一小筐鸡蛋也基本上所剩无几了。
那时候的鸡蛋黄子比现在的鸡蛋黄,因为,都是每家每户的散养鸡,特别是山沟里的农村鸡,蛋黄格外黄,都是上山吃蚂蚱、小虫子的鸡。那年月没有养鸡场,也没听说过养鸡场、鸡饲料这种名词。那时候的鸡蛋如果放到现在,可不是十块八块钱一斤的事了。
要说鸡蛋最便宜还是解放初期我没上学之前,那时候的鸡蛋不论斤,都是论个买卖,一个鸡蛋2~3分钱,看鸡蛋大小而定。但不知道那时候工人,干部挣多少钱,没法比较,因为,我们上下村子没听说有一个当工人挣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