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其他小说>逆流顺水沉浮> 第一百八十九章 你是读不懂鲁迅,还是不想用心去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八十九章 你是读不懂鲁迅,还是不想用心去读(2 / 2)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很多地方的中小学课本中的鲁迅作品被大量删除了。据网络上的信息,取代鲁迅作品的是一些外国文化所虚构的作品。比如《爱迪生救妈妈》等等。究其删除鲁迅先生的文章的根本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是说,鲁迅先生的作品,文言文和白话文交替使用,作品隐晦性强生涩难懂,需要具有相当的理解力,才能够明白文章中的意思。

学生以学为主,懂了,还需要学习吗?还是学生吗?现在的这些孩子们,理解能力和懂得的知识,不比他们的父辈懂的多和了解的多,也聪明的多。怎么到了学习鲁迅的文章,这些家长眼里的骄傲和聪明的孩子,理解力怎么就差了呢?这是不是一种矫情?错失了文化精髓的学习,大家不觉得遗憾吗?或者还是有其他的目的呢?

第二个是说,时代变迁,有些作品已不合时宜。鲁迅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时代背景,弃医从文是为了唤醒那个年代的国人,所以文笔犀利。今天的学生,如果过多接触鲁迅作品,如果不能完全理解,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三观。

真是这样的吗?时代背景,不就是历史吗?一个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以及这些客观存在的作品,总比国外的一些东西,更能启发智慧和理解能力,以及帮助学生们树立起积极而正确的三观,鲁迅先生的作品,要比西方的文学作品会更好吧。

?

因为某些人的思想觉悟和意识形态的错误与狭隘,才会产生一种对鲁迅的作品的误解,或者是一种错误的理解。其实减少鲁迅的作品,本身就是一个问题。是在害怕什么?还是对这种针砭时弊的文章,有一种恐慌性的抵触。其实,我个人觉得,鲁迅的文章,恰恰就是能够给人一种智慧的作品,是一种帮助人们入世的启蒙!

有人说,这是舆论和网络的影响。这种针砭时弊的文章,所受到了的一种影响。也有人说这是本末的倒置,因为,鲁迅的文章,不一定就适合中小学生。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争论很多很大,各有各的一种说辞。

我对鲁迅先生文章的认识,是在中学时的一篇《一件小事》,认真仔细地听到语文老师的讲解后,便就开始产生了兴趣和想要进一步学习鲁迅文章的写作方法了。

我觉得鲁迅的作品,就是一种培养入世的教材。所以,这是一种需要中小学生认真阅读和学习与理解的重要的文化作品。因为,这才是精髓教育。我们的中小学生,如果不来阅读这一类的文章,而是只去阅读现在的一帮精英们所推荐的一些文章,那么我们的中小学生只会越来越加引号的精英化。而这,也许恰是“虚”和“伪”的本末倒置。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