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通风良好,让石灰烧得更透彻,石头层和煤层的堆叠都特意留出了空隙,大石块放在温度最高的中间位置,小石块则放在边缘。一切准备妥当后,宋阳点燃了柴火。
在煅烧石灰的过程中,一家人也没闲着,又开始准备下一窑所需的材料,就这样不停地忙碌着,一炉接一炉的石灰块被烧制出来。
天气放晴后,宋建国得带领村民们去田里干活,往田地里搬运积攒的肥料,而其他人则继续跟着宋阳帮忙,他们还需要准备河沙和黄泥。
虽说叫石灰砂浆,但实际上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三合土。
到了生产队末期,大家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上工就有工分,不上工就没有,不少人都在混日子。与其每天去混那不到一元钱的工分,还不如来帮忙建房更实在。
石匠们在平整地基时,顺便把开凿出的山石用錾子凿出洞,再用大锤和楔子将其分成小块,每块控制在四五十斤左右,然后简单修整出平整的表面备用。木匠们则开始搭建木架,锯板材,准备处理木方和制作门窗框架。
青沟建房的这块地相对平坦,挖土方时,往下挖到五六十公分,就碰到了一块块山石,稍加修整,就成了非常坚固的地基。建房工作就这样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王静雅和李嘉怡回去上工了,宋阳和宋军则每天在青沟搅拌砂浆,帮忙搬运石头,为砌墙提供材料。
宋阳还专门砍来竹子,用刀子劈成细细的竹丝,做成刷子,用来清扫石头墙体上的砂浆和黄泥,再用木棍仔细勾缝。
宋军要建的大房子,两层主房面积有一百五十平方米,再加上左右两侧各两间的厢房,总面积至少也有二百三十平方米。要是在前面砌上围墙,安装上大门,妥妥的就是一个四合院的样式。
米仓山里其实有不少四合院。早年间湖广填四川的时候,有不少民风强悍的客家人来到山里,也把四合院的建筑风格带了过来。即便到了以后,依然有许多四合院群落保存完好,还被列为保护对象。
时间过得很快,一个月转眼就过去了,石屋的第一层顺利建成。别看墙体厚实,是用石头一块一块仔细砌出来的,却非常有形。大门框和窗框直接用粗大的原木做成,两面刨平,厚实又坚固。等装上精心制作的木门门板和窗扇,肯定既好看又牢固。
一层墙体建好后,一根根原木做成的大木方被架上去当作楼楞,先简单用几块木板垫着,再搭起简易楼梯,开始建造第二层。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用石头砌墙,虽说墙体厚实,但只要石料和砂浆供应充足,建造速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慢。又一个月过去,石头房子的主体工程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