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欢声笑语后,崔县令提议,如此时节,正可以仿王羲之昔日携众人游兰渚山做兰亭集序,收入诸位诗词,可成一番美事。
众人附和,经过推举,终找到一位文学大家做赋,诸位小姐公子诗词附上,另有做诗词适宜者也可提名其中。其中当然要以那篇咏柳为首,只是不知提何人姓名,最后还是将寇小姐,贺知章二人姓名写上。要问为何无李泰,这能是一个下人留名的地方吗,不过李泰也无所谓,还暗自道:贺知章我给你提前好几百年扬名,你可不要怪罪我啊。
李泰始终相信,当年的兰亭集序只出名了王羲之那篇赋,还是以书法成名的,至于其他反正李泰一概不知。但这次终究只会是贺知章那篇咏柳传世,至于其他都会淹没在历史海洋当中。
诗词尽兴,又有如此好茶相伴,众人又开始提议谈玄辩难。起初是二人对辩,其他人听得津津有味,不时附和几句,直到一方落败,早已跃跃欲试的人递补而上。如此在诸位大人以及名家面前,展示自己才华自然是有益无害,输了无碍大局,赢了自然为自己定品增添砝码。
李泰感觉无聊,本来道学东西就是玄幻空谈,一点实际东西都没有,但站在小姐身后,又不好直接离去,只能发蔫的站着。
是在是无聊,李泰就开始明目张胆的打量周围,反正大家关注点都在场上辩论的二人,谁会去注意一个下人呢。此刻身前的小姐和老爷都听得认真,老爷还不住点头,再往下方看,无论身份,大家都认真听的。听得懂的老爷小姐公子们,是不是还窃窃私语几番,显得自己理解通透,至于下人们,则是强大精神,一怕折了自家老爷面子,二自然是想让别人高看他一眼。
回过头来,在看向上位,此刻场上刘佑正同一人辩难,那人面露难色,眼看着就要败北了。刘郡守就急着在少年公子耳边低语,不用猜也知道是在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少年公子也不时附和几句,但交谈后旋即换了脸色,这一幕恰好被李泰看到。
少年公子以为大家都在关注场上,耐着性子与郡守交流后,觉得无人看到,厌倦的脸色立马出现,不过随即就觉察道有人在看自己。
顺着感觉望去,恰好跟李泰四目相对,李泰一时慌张,立马低下头隐如人群当中。这更勾起了这个公子的兴趣,这咏柳一诗格式新颖,但也从未听过有个姓贺的才子呢,一种念头出现在脑海里,决定试探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