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验室中,各种精密仪器闪烁着光芒,实验动物们安静地待在特制的容器内。刘教授眼神专注而坚定,他手持基因编辑工具,身旁摆放着一排不同的诱导剂试剂瓶,对助手说道:“这次我们要对这些动物进行深度休眠模拟,先从调整诱导剂的剂量开始,仔细记录每一组数据变化。”
助手点头回应:“教授,我们之前的预实验中,发现这种诱导剂在高浓度下会使动物心跳急剧下降,这次是否降低一些剂量试试?”
刘教授沉思片刻:“有道理,先减半剂量,然后观察动物进入休眠的时间和状态。”
在操作过程中,另一位研究员看着基因编辑设备说道:“教授,这次基因编辑的目标序列是与细胞抗逆性相关的基因片段,我们采用的 CRISPR - Cas9 技术已经在前期优化了很多,但还是可能存在脱靶风险。”
刘教授表情严肃:“密切监控基因编辑过程,一旦发现有异常的基因表达变化,立即停止操作。我们的目标是增强细胞抗逆性,可不能因为技术失误导致其他问题。”
当开始实验后,一位年轻的研究员看着监测数据惊呼:“教授,这组动物的体温下降速度比预期快很多,是不是生命维持系统的温度调节参数需要调整?”
刘教授迅速走到监测屏幕前,查看数据后说道:“先将温度维持参数上调 0.5 度,然后观察动物的体温变化曲线,如果持续异常,再调整其他相关参数。”
实验进行到一半时,刘教授看着记录不同基因组合表达变化的数据表说道:“这几种基因组合在休眠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很有趣,A 基因组合在初期表达量上升很快,但随后迅速下降,而 B 基因组合则是缓慢上升并趋于稳定。我们需要深入分析这种差异对细胞抗逆性的影响。”
助手疑惑地问:“教授,那我们是不是要增加更多的基因组合样本进行对比实验呢?”
刘教授点头:“没错,准备新的实验动物,增加三组不同的基因组合样本,进一步探索最佳的基因编辑方案。
曾博士站在巨大的智能监控屏幕前,屏幕上不断跳动着实验动物的生命体征数据和休眠环境参数。他对小组成员说道:“大家注意,我们要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深度挖掘这些数据之间的关联,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一位数据分析师汇报道:“博士,目前我们的算法在分析生命体征波动与环境因素的关联时,遇到了一些干扰数据,可能是实验环境中的电磁波动导致的。”
曾博士皱了皱眉头:“先采用数据滤波算法去除干扰数据,然后重新运行分析程序。我们必须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这样才能精准调整预警阈值和反馈机制。”
在调整算法的过程中,程序员问:“博士,我们是否要引入新的机器学习模型来提高分析效率?现有的模型在处理复杂数据关系时有点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