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观念是很难改变的,佃户们已经习惯了为主子效忠。
有杨静华在,主子不会亏待他们,更不会想着变化。
所以姜灵川选择将重心放在了小孩儿们身上,他们是不一样的。
如今还没有长成,正是该读书的时候。
若是杨静华百年后,云溪山重归了杨家,他们也能多个出路。
读书使人明理,即使理不明,凭着一点学识也能寻个谋生路。
这样的路子,总不会比做奴婢差的。
因着姜灵川不可能将她所学都倾囊相授,一是没有时间,二是自认没有能力,她只能从实用着手。
现今朝廷已设官学,置五经博士,儒学隐有超越其他家的趋势。
所以,尽管她同杨静华一样重道学,挑选书卷时依然侧重了经学。
五经中,《公羊春秋》读的最熟,她只打算讲授它,剩下的四经由着他们抄阅后自学吧。
另外又选了几册蒙学书卷,方便教更小的孩子识字。
杨静华对此很是支持,在姜灵川温书期间,命田圃在田庄内布置了小学堂。
田圃没想到孩子们还能有一番机遇,很是用心,特意选了处好地方建了间开阔的竹屋。
竹屋分内外两间,内间专用来授课,外间的竹子间隙大些,专负责透光。
姜灵川一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