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拓展业务,常明在附近的平房区购置了两百套平房。他仔细规划每一套平房的布局,将它们打造成独具特色的商业场所。在这个过程中,他充分发挥自己的商业智慧和创新思维,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与此同时,区政府区长提出吸引外资的要求。常明灵机一动,以自己的公司名义在外面申请了一个支公司,并亲自接手。他巧妙地利用各种手段,让领导相信这是他招来的外商。通过这种方式,区政府招商引资的所有招待费都落入了他的囊中。
有了资金支持后,常明以子公司的名义盘下了附近不少家餐饮和饭店。他以公家的名义进行收购,使自己的收购行为合法化。他左手拿着政府的钱,将收购来的资产收入自己名下。
常明深知这一切的运作需要谨慎小心,他不断地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出差错。在这个过程中,他也不忘安抚张宁和黄女士,让她们安心工作。
张姐坐在工位上,身子不安分地扭动着,手机紧紧贴在耳边,娇声嗔语不断,那股子嗲劲儿仿佛能把人骨头都酥化了。常明在一旁听得浑身不自在,鸡皮疙瘩起了一层又一层。只听张姐正跟老公讨论着购置一批新桌椅板凳的事情,公家的钱专款专用,想要买到合适的谈何容易。
原来,张姐的弟弟是开家具厂的,张姐一心想给弟弟谋个出路,让他承接这笔采购业务。虽说校长是自己老公,但这种事毕竟涉及到利益输送,一旦被发现,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校长也犯起了嘀咕,犹豫再三,始终不敢松口答应张姐。
常明对这事儿本就不想掺和,深知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一个不小心就可能陷入麻烦。然而,听到张姐的一番话,他不禁陷入了思考。政府采购的专项资金,究竟有着怎样的使用规则呢?这其中是否存在漏洞,能让他有机可乘呢?能不能利用自己的资源和渠道,对采购的物品进行更新换代,从而创造出更多价值呢?
常明越想越觉得有可行性,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决定成立一个家具厂。为了避嫌,他让父母担任家具厂的法人,而实际操作人则选定了袁丽。这样一来,自己老婆就成了厂里的实际控制人。袁丽也从原来的小公司抽身出来,身兼总经理、会计、出纳等多个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