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出耕地开荒机后,沈昭宁有点不知道方向了。
自己以前都是从农业方面下手的。
毕竟当下最重要的问题,还是粮食。
但是现在,开荒的耕地的有了,收割的也有了,脱粒的也在使用。
农业一条线,基本已经能满足。
剩下的一些简单的活依靠人力完全可以做完。
要是什么都靠机器解决,那农村的那些人干什么?
现在又没有改革开放,不能做生意,也不能读大学。
总不能让人在家闲着吧。
本来知青下乡就是因为城里人太多工作岗位少,所以安排去农村搞建设的。
别到时候去了农村都没事干了。
不过现在,沈昭宁已经有了新的研究方向。
摩托车!
有这个想法,还是陆怀安一次在空间的时候无意中提了一句。
“媳妇儿,这个摩托车可真方便啊,比自行车快好多,而且还不晕车,就是外面没有卖。”
是啊,后世,比起轿车,很多人更愿意骑摩托车或者小电驴。
不堵车,也环保。
汽车暂时是不用想了,电动车电瓶这一块就是个大难关。
但是柴油汽油这些有啊。
自己怎么没想到呢?
现在已经有了摩托车了,国外还有港城那边都发展的比较快。
都是人,人家可以我们也可以啊。
只要敢想,没什么是不能做到的。
自己最不缺的就是时间。
在家办公后,沈昭宁进空间也越来越频繁。
翻阅了无数资料,还去了外地和其他机械厂的技术人员交流学习。
一人智短二人智长。
每个人的大脑思考的方向都不一样,有时候别人无意识的一个想法就是突破口。
花费了三年时间,不负所托。
成功把摩托车做出来了。
第一辆摩托车是沈昭宁在空间组装好的,全黑的车身,流畅的线条,上去骑了骑,完全不比后世的差。
刻不容缓。
第一辆肯定要留给自己做纪念。
又把所有的零件全部准备好,整理了一份安装说明书,寄到了京市机械厂。
说明书上每个单零件都标上了名称,然后组装方式,组装顺序,一点点写的仔仔细细。
会点技术的人都能看懂。
东西寄出去后,沈昭宁也才算解决了一桩心头大事。
京市那边有了,县城的机械厂肯定也不能忘。
两天后,机械厂的人,亲眼看着一辆摩托车成功在自己手上组装出来。
好多人都激动的热泪盈眶。
“昭宁啊,你待在这个小县城,真的是屈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