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昭宁受到小景的启发,开始研究起了笔记本电脑。
现在的电脑无比笨重。
跟个小旅行箱一样。
用起来非常不方便。
那些计算机公司,成本高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而且工作宁愿在公司做到十一二点回去也不想提着电脑带到家里。
这天,沈昭宁刚回到家,拿起桌上的报纸看。
每天都会有报纸送来。
无意中被最下面一个小版块吸引了目光。
上面报道的是山区里面的现状。
大城市里经济发展迅速,商业越来越繁荣。
而在我们国家很多不为人知的地方,还在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
吃不饱穿不暖。
更别说读书。
一代又一代都是这样传下来。
穷到什么地步呢?
那十年期间,一个知青都没去,仿佛没有这个地方。
后面被记者报道后,有好心人发现这里的孩子生活很苦,捐赠了些东西。
还附带了照片。
沈昭宁看着上面衣衫褴褛的孩子因为拿到课本和新衣服脸上露出的幸福笑容。
心里也不是滋味。
少年强则国强,国家现在非常重视教育。
这两年已经下达了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
但是,还是有很多地方的人都上不起学。
有些人可能就因为冬天没有一件御寒的衣服,而只能待在家里取暖。
晚上,陆怀安回到家。
“怀安,我有件事想让你去办。”
“媳妇儿,什么事啊?”
沈昭宁给陆怀安说了自己的想法。
她想要成立一个助学基金。
不仅可以帮助一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能读的上书。
还能帮到一些读书有天赋但是交不起学费的。
她给出了两种模式,一种是单纯的只是帮忙给学费,这种算她做好事了。
不要求回报什么。
另外一种是学费和生活费全包,但是需要和她签合同。
毕业后,为她打工。
至于多久,视情况而定。
等于是提前预支工资。
陆怀安也很支持她,第二天就出门去办了。
很快助学基金注册了起来,沈昭宁直接往里面放了五百万。
另外准备了一百万的物资,让陆怀安去调查下,哪几个地方合适,到时候捐过去。
外国语大学。
“岑卿。”
陈建学看到岑卿喊了一声。
岑卿打了个招呼,“陈同学。”
“这么客气干嘛,叫我名字就好。”
岑卿笑了下,“你找我有什么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