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在凌逸尘准备发动反击之时,一个意外的情况发生了。北宋的南方地区突然爆发了大规模的洪水灾害,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农田被淹没,粮食产量锐减。这场灾害不仅给北宋的经济带来了沉重打击,也使得凌逸尘的军事计划被迫推迟。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凌逸尘迅速调整了策略。他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救灾和恢复生产上。他组织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前往灾区救援。他亲自指挥救灾工作,疏散受灾群众,发放救灾物资,安排医疗队伍为灾民治病疗伤。
同时,凌逸尘还制定了一系列恢复生产的措施。他组织农民进行农田修复和水利设施重建,提供种子和农具,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农业生产。他还鼓励商人参与灾区的重建工作,给予他们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促进灾区的商业恢复和发展。
在救灾过程中,凌逸尘发现了一些地方官员在救灾工作中存在贪污腐败和渎职行为。他毫不留情地对这些官员进行了惩处,树立了自己的威信,也让其他官员不敢懈怠。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北宋终于成功地控制了洪水灾害的影响,受灾地区的百姓逐渐恢复了正常生活,农业生产和商业活动也开始复苏。凌逸尘再次将目光投向了边境的威胁,他知道,与辽国和西夏的战争已经不可避免,而北宋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
凌逸尘召集朝中的军事将领与智囊团,开启了紧锣密鼓的军事筹备会议。会上,他提出全面革新军事训练体系,不仅要增加士兵们的体能训练项目,如负重长跑、跨越障碍等,更要着重强化战术配合演练,模拟各种复杂的战场情境,让士兵们熟练掌握进攻、防御、迂回、包抄等战术动作,使各部队之间能够实现无缝对接,协同作战。除了常规训练,还组建了精英特种部队,专门进行诸如夜袭、侦察、暗杀等特殊任务的训练,以应对战场上的突发状况和特殊任务需求。
兵器制造方面,除了官府的兵工坊全力运作,凌逸尘还鼓励民间工匠参与。他设立高额悬赏,激励工匠们研发新型武器。一时间,各地的能工巧匠纷纷响应。新型的投石车被制造出来,其射程更远、威力更大,能够对敌方的城池和防御工事造成巨大破坏;还有一种改良后的连环弩,一次可以发射多支弩箭,大大提高了射击频率和杀伤力。为了保障兵器的质量和供应,凌逸尘建立了严格的兵器检验制度,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出厂,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检查,不合格的产品坚决返工或销毁,确保送到士兵手中的每一件兵器都锋利无比、坚固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