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祖父遗机,逆时补憾】> 第55章 教育革新之任重道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5章 教育革新之任重道远(1 / 2)

凌逸尘一袭素色长袍,孤身静立于御花园的幽径之上。晨曦宛如细碎的金子,透过繁茂枝叶的缝隙,洋洋洒洒地飘落,在他的肩头、衣角跳跃闪烁。微风恰似灵动的精灵,轻轻撩动他的衣袂,可他却仿若未觉,身姿挺拔如松,面庞却仿若被浓重的愁云笼罩,那紧锁的眉头好似能夹藏千钧重担,深邃的眼眸里涌动着无尽的忧虑,脚下的鹅卵石硌得他阵阵出神,思绪仿若挣脱了缰绳,飘向了远方。

遥想初至永熙朝,那一路的见闻至今仍历历在目,仿若一把把锐利的匕首,直直刺向他的内心。朝堂之上,每逢商议国策、应对灾患,官员们虽身着锦绣官服,言辞间尽是引经据典,可一旦涉及新领域、新问题,囿于经史子集所构筑的狭隘知识体系,便常常变得词穷句拙,面红耳赤地干着急,却拿不出半点实用的方略。田间地头,憨厚朴实的农民们世代承袭古老的耕作之法,粗糙干裂的双手紧握着历经岁月沧桑的农具,即便面对天灾肆虐、虫害横行,也只能凭借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有限经验苦苦支撑,收成寥寥无几,只因他们从未有机会接触那些能够改良生产、提升产量的实用农技知识。再看那教育资源的分配,仿若被权贵阶层视作禁脔,牢牢把持在手中,贫寒子弟哪怕怀揣着炽热的求学梦想,也只能被高昂的束修、严苛的门第门槛无情地挡在学堂门外。学堂之内,日复一日,先生们摇头晃脑地讲授着空洞乏味的经典篇章,实用技能与科学知识被视作旁门左道,弃若敝屣,如此一来,国家急需的各类创新实用人才仿若被扼制在了摇篮之中,科技发展仿若深陷泥沼,寸步难行,眼睁睁地看着时代的列车呼啸而过,却无力追赶。凌逸尘每每念及于此,心中便仿若有一团烈火在熊熊燃烧,他紧攥双拳,指关节因用力而泛白,牙关紧咬,暗暗发誓定要革新这腐朽不堪的教育体系,培育出全面发展、学以致用的栋梁之才,重新点燃永熙朝科技文化繁荣昌盛的希望之火,助力国家再度崛起,傲立于世。

与此同时,在学政周崇礼的府邸,那阴暗幽深的书房之内,烛火在密不透风的静谧中摇曳不定,仿若随时都可能被无尽的黑暗吞噬。周崇礼一袭黑袍加身,仿若与这周遭的黑暗融为一体,面色阴沉得仿若能拧出水来,眼中透着彻骨的阴鸷,端坐于那张象征着权威的太师椅上,周围是一群同样迂腐、食古不化的文人学者,他们身着长衫,表情严肃刻板,仿若被岁月尘封的旧像,散发着腐朽的气息。

“哼,听闻那凌逸尘竟妄图要改革教育,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一人涨红了脸,瞪大了眼睛,愤怒地拍案而起,桌上的茶盏都被震得微微晃动。

周崇礼冷哼一声,那声音仿若从九幽地狱传来,透着森冷寒意,他微微眯起双眸,眼中的阴鸷之光仿若实质化的毒箭,低声谋划着:“绝不能让凌逸尘得逞,祖宗之法不可变,旧学传统乃国之根本,他这是公然的离经叛道之举。咱们必须得守住这最后的防线,不能让他将这好好的学界搅得乌烟瘴气。”

众人纷纷附和,仿若一群应声虫:“大人说得对,我们绝不能坐视不管,任他胡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