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熙朝的农业改革历经重重艰难,在凌逸尘的倾尽全力推动下,终于显露出一片蓬勃的生机。田野里,新培育的作物植株挺拔,在微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低声诉说着收获的喜悦。农民们穿梭在田垄间,粗糙的双手轻轻抚摸着饱满的谷穗,脸上洋溢着质朴的笑容。然而,凌逸尘漫步其中,看着农民们依旧使用着简陋老旧的农具,那破损的锄头和摇摇晃晃的犁耙,心中的忧虑如潮水般翻涌。即便在新的种植技术助力下,这些落后的农具依旧极大地限制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此前,凌逸尘在走访一个偏远的山村时,看到一位老工匠正费力地打造农具。他的双手布满厚厚的老茧,每一次挥动锤子都显得极为吃力,打造出的农具样式简单且工艺粗糙。凌逸尘上前攀谈,老工匠无奈地摇头叹息:“大人,我们一直都是这么做的,没有好的工具和材料,实在做不出更好的东西。而且,如今这世道,好的材料难寻,价格又贵,我们这些小工匠实在负担不起。”这番话深深刺痛了凌逸尘的心,也让他更加坚定了发展工业的决心。
在与各地农民的深入交流中,凌逸尘还了解到,农产品在运往城镇售卖的途中,由于缺乏高效的运输工具,常常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而且,没有合适的储存设备,很多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就已经腐烂变质,损耗极大。同时,农业生产急需的优质种子、坚固耐用的农具,在市面上不仅数量稀少,而且价格高昂,普通农民根本无力购买。凌逸尘越发清晰地认识到,工业的滞后就像一条沉重的枷锁,仅仅束缚着农业发展的步伐,也严重阻碍了整个国家的进步。
不久前,凌逸尘在城中巡视时,走进一家布庄。货架上摆放的布匹质地粗糙,花色单调,毫无特色可言。店老板无奈地告诉凌逸尘:“大人,这些都是本地的传统手工布匹,制作工艺落后,产量低,质量也没法和那些从国外进来的丝绸相比。您看那些进口的丝绸,质地细腻,图案精美,虽然价格贵,但城里的达官贵人都抢着买呢。我们这些小本生意,实在竞争不过。”这让凌逸尘深刻意识到,永熙朝的工业若不奋起直追,不仅难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在国际市场上更是毫无立足之地。
回到府邸,凌逸尘将自己关在书房,面对堆积如山的典籍资料,日夜钻研。他仔细查阅各国工业发展的历史,从每一个成功的案例中汲取经验,从每一次失败的教训中寻找启示。每一个数据、每一段描述,他都反复斟酌,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有用的信息。终于,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一份详尽且周密的工业改革计划在他的笔下逐渐成型。
第二日,凌逸尘怀揣着这份凝聚着心血的计划,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进朝堂。他恭敬地向皇帝呈上奏折,言辞恳切地说道:“陛下,如今我朝农业虽已初见起色,但工业发展严重滞后,已然成为国家发展的巨大阻碍。若不尽快推进工业改革,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兴办现代化工厂,培养专业的工业人才,我朝在国际上的地位将日益低下,国家的繁荣稳定也将难以保障。”
皇帝接过奏折,神情专注地仔细翻阅,脸色逐渐变得凝重起来。他沉思良久,缓缓开口:“凌爱卿,工业改革事关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你确定已经考虑周全,有十足的把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