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主动摆出示弱姿态。打着防止战火进一步蔓延、生灵涂炭的旗号,向太玄门求和,言辞恳切至极,甚至宣称愿意主动接受改造,彻底认同太玄门 “打破不平等,反对压迫” 的理念,往后甘愿服从太玄门的统筹安排与领导,只求能止息干戈。
其二,偷偷往太玄门内部安插己方人手,处心积虑地培育属于他们的势力,妄图从太玄门的腹地将这座看似坚不可摧的堡垒瓦解。毕竟,灭玄盟里有不少传承万年的大家族,这些家族浸淫江湖多年,对人性的幽微之处洞察入微,笃定在太玄门中,肯定有人会受不住利益诱惑,抛弃原本的理想与信念,而这些人,迟早会沦为他们颠覆太玄门的有力棋子。
打那之后,江湖看上去恢复了太平景象。灭玄盟表面上自行解散,旗下的相关势力各奔东西,一部分心灰意冷,拖家带口流亡海外,去未知之地另寻生机;另一部分则向太玄门俯首称臣。太玄门秉持着一贯的包容理念,欣然接纳了这些势力,满心以为经过这场大战的洗礼,他们会真心实意地拥抱太玄门的平等与公正,融入门派之中。
但谁都没料到,真正的暗流涌动才刚刚开场。大战硝烟散尽,外部的威胁一朝消失,太玄门内部却悄然滋生出了分裂的苗头。往昔为对抗共同敌人而凝聚起来的向心力,此刻渐渐消散,门派里的各方势力开始有了不同的盘算,暗流在平静表象下汹涌翻滚。
太玄门内,众说纷纭。有人振振有词,觉得灭玄门创立时的理念不过是特殊斗争形势下的产物,早已跟不上当下瞬息万变的环境,太玄门若想长久兴盛,必须审时度势,主动革新思路,才能在新的时代浪潮里闯出一片天地。
持反对意见的也大有人在,他们坚称太玄门能有如今的辉煌成就,靠的正是当年那套独树一帜、领先时代的理念,这是门派安身立命的根本,一旦舍弃,如同自毁长城,往后的路只会越走越窄。
还有不少秉持中间路线的声音穿插其中,各方观点暗流涌动,搅得门派上下人心惶惶,气氛愈发混乱。
就在这僵持不下的时候,太玄门的创始祖师现身了。这位德高望重的前辈思忖良久,缓缓开口,点明太玄门一路走来能成功,关键在于给了毫无背景的普通百姓踏入修仙之途的宝贵机会,这些平凡出身的修士,才是太玄门真正的根基所在。所以,门派未来的走向,不该由他这位祖师爷拍板,也不能任由少数高层决断,而应把话语权交到基层修士手中。
他这番表态,宛如巨石入水,激起千层浪,众人反应各异,纷纷各抒己见。原本还算克制的争吵,迅速升温,演变成更为激烈的对抗,整个场面愈发失控,喧嚣与混乱交织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