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让很多人变得勇敢,也让很多人变得软弱。
但京市管理层在迫使大家尽快开始新生活,共建新世界。
这个办法是奏效的,一周后,除了研究院相关人士及其家属,基地再没有其他人。
研究院附属的小学、医院仍然正常运营。
西区商贸街部分与研究院有紧密合作店铺也留了下来。
比如超市卖场、理发店等。研究院与他们签订了新的合约,让他们成为研究院基础生活保障的一部分。
陆星苒的超市也被收编了,现在属于公私合营产业。
研究院高层也是现在才知道,基地最大的卖场竟然是自己人开的!
之前出面处理事务的一直是李欣,他们以为基地是外面能人开的。
商场收编之后的工作变得更简单了,李欣把商场交了出去,全心投入到京市市场开发和农场建设中。
基地的人们们刚到京市,就发现有两家超市,卖的东西跟基地里那个大差不差。
有这些人做支撑,超市很快就做起来了。
附近居民也发现,里头卖的东西质量好,价格还合适。
关键是有不少新鲜玩意儿,他们之前都没见过。
两家超市以远超李欣和陆星苒预期的走势,在京市站稳了脚跟。
李欣的农场最近也有了第一批产出。
陆星苒下了质量要求,李欣就在质量好的里头挑了一批生长速度最快的青菜。
在基地解散第二个星期,欣星农场的青菜就在三个超市同步上市。
农场的名字是陆星苒起的,现在已经印成标签贴在超市货架上。
正儿八经经营超市,跟之前在基地肯定是不一样的。
李欣聘请了两位有丰富超市管理经验的人,让他们分管两家超市。
如果陆星苒的产业是一家公司的话,陆星苒本人就是董事长,李欣是CEO。
李欣这个CEO干得很不错,陆星苒把农场股份占比又给她提了几个点。
对于李欣而言,钱已经成为数字了。
她自己能花的就这么多,她想做的老板也都支持,没有再比这更舒服的打工模式。
说起CEO,傅鸣这个真总裁,也在基地解散后正式回归工作。
末世四年,傅氏集团的员工收到过多次公司补贴,时不时的就有青菜和粮食送上门来。
现在开工了,大家更是恨不得住在公司里,想尽快把业务盘起来。
傅氏集团的业务领域很广泛,但现在的局势并不适合所有产业发展。
傅鸣最近的工作重点,就是调整公司业务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