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到了现在的大明,以至于以后现代,之所以有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的说法,不仅仅只是战利品的缘故。
而是因为战争会刺激经济,只要不是战时特殊经济制度,而是以标准制度采购,最后民间的企业百姓都会富裕,然后大量的税收会让国家富裕。
同样,现在的建明军手里面有着大量的物资和国营商行,而这些商行可以迅速将百姓手里面多出来的物资收回,而国家很快又有钱了。
所以根本不怕这样的消耗,反而这样的消耗对现在的建明军更有利。
这就是本质的区别了。
以前的朝廷和世家士族更像是并列,共同向百姓收取税收赚取利润,然后然后朝廷花钱打仗,或者是修建基础建设,钱花出去了,都到了百姓手里面。结果在收回的时候,全部都进了世家的口袋。
而朝廷却没有办法从世家和士族手里面收钱,只能等下一年继续从百姓手里面收钱。
而世家和士族因为不承担大型的基础建设,也不承担战争等消耗,所以世家的钱无法大规模的撒到百姓手里面。
至少有百分之六七十的钱是直接沉寂下来无法流通,朝廷当然无法富裕,而百姓也无法富裕。
所以在根本的制度上就有本质的区别,经济循环自然也是不同,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朱由检并不怕手里面的钱花完的原因。
可以说是越花越有钱,越花百姓也越富裕,百姓的生活也过的更好。
现在可以说是所有的既定战略目标都已经达成,但卢象升却琢磨着这件事不能这么结束,既然对方说了,那卢象升当然要给对方一个面子。
卢象升当下直接写了一封信,差人送给他隆,告诉他,大明军队可以不继续追他,允许他继续向东拿下阿宇陀耶(泰国)等国,作为他新的国土。
但是有一点,他必须将整个缅甸半岛(马来半岛)全部拿下送给建明军。
缅甸半岛,这条海峡先生说非常重要,关系到未来海路的最关键节点,所以整个半岛必须是要拿下的。
只不过是目前拿不拿都无所谓,但既然有人帮忙打仗,那卢象升不介意现在就将整个半岛控制在自己的手里面。
至于他隆是不是同意,那就不在卢象升的思索范围之内了,但既然他能逃跑,而且将整个首都都差不多留下来,卢象升觉得他会同意的。
不过不管他同意不同意,现在整个缅甸已经进入了建明军的实际控制范围之内,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将整个缅甸内所有的土地都给利用起来。
不管是迁徙国内的百姓还是利用当地的山民等等,接下来就是内部调整了。
缅甸的稻谷可以做到一年三熟,就算是最次,也有一年两熟,所以只要有足够的人手耕种土地,根本不用担心产量的问题。
拿下勃固城之后,给他隆写完信,卢象升就将整个作战过程全部都写好了一封长信,然后命人用最快的速度送回巴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