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说道:“看公子你是个读书人,想必读过‘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而今我们陈渡县便是这圣人口中的大同之地了。”
前一世宁升读到《大同篇》时,总会在脑中憧憬大同社会究竟是怎样的,幻想有朝一日能够亲眼一睹大同社会。而今眼前便摆着一个圆梦的机会,宁升不想放弃。
老太和煦笑道:“几位若是不信,大可以站在村口远远观望一番。”
老太司空见惯,指着陈渡桥道:“站在这座陈渡桥之上,便可一睹整个村庄的全貌。”
陈渡桥所处地势并不高,按站高看远之理,并不能洞悉村庄全貌,显然老太这番话并不符合常理。但宁升竟然选择相信,阔步走上陈渡桥,顿时便被眼前的景象震惊。
远处的梯田被宁升尽收眼底,一层一层往上堆叠的梯田展露出青葱的墨绿色,种植水稻的田面倒映着天空的蓝,田间则是一片绿色,那是自然的芳香。青绿交织间,令人忍不住心向往之,想要像正在田间劳作的农夫们一样弯腰插秧。
远处的重峦叠嶂与这梯田构成一副颇有层次的图画,便是当代最好的画家也难以用手中画笔将眼前这一副绝美景象记录下来。
牧晴见宁升看得出神,以为是受到老太的蛊惑,但她并未感受到有任何幻术波动,便猜想绝对是这座陈渡桥捣的鬼,想要上前一探究竟,却见宁升收回目光,走下陈渡桥。
“果真如您所说,站在陈渡桥上真的能将整座村庄景象尽收眼底。”宁升眼中充满向往,没了猜忌,态度自然显得谦恭,对老太尤为敬重。
老太早已习惯,“不仅是我,我爹娘在陈渡县活了一辈子也解释不了为何站在陈渡桥上能够一睹村庄全貌,明明这地势并不高啊……既然想不通,索性整座村庄的居民都不想了,只将这件事当做一件祖训,代代流传下来。”
宁升好奇问道:“这座村子叫什么名?”
老太有些犹豫,似乎这村子的名字有些难以启齿,但终究还是长舒一口气,解惑道:“太监村。”
“太监村?”宁升忍不住脸皮一抽,显然没想到坐落在山间的这座村子竟然有个这样的名字,旋即又心生好奇,问道:“这村子为何要叫太监村?难不成……”
老太摆手,不愿过多谈论村名这个话题,转身指着前方道:“如今已经挺晚了,走过这座陈渡桥,顺着石路一直往前走,便能进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