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完烟花进屋,电视上正好也在倒计时。
又坐着嗑了会瓜子不到一点小姑娘便困的去睡觉了。
“不守岁吗?怎么就睡觉了。”老祖宗们摸摸头有些诧异。
“看样子是没有。”
同样习惯了这个点休息的古人们今晚倒是不困,天幕的视角一直在电视上,跟着看的古人们格外捧场,
“这春晚挺有意思的,乐的我不行。”
“那魔术才厉害呢,小伙是真有本事。”
“埃文这小伙真棒,值得被如此珍重对待。”
“穿大花袄转手绢的机器人才厉害呢,高科技。”
……
全程看手机的小姑娘一家可能就看了几眼,只有后面唱英文歌的几分钟瞅了瞅。
第二天早上
人还没起来呢,砰砰的爆竹声已经响彻起来了。
早早起来的小姑娘穿着红毛衣,红袜子,精神满满的先在中堂烧纸上香。
早饭是米粥,炒菜。
吃着饭的古人们更觉习俗的不同了。
“新年第一天我们都是吃汤圆的,寓意团团圆圆,家庭美满。”一百姓如此说道。
“竟然不是吃饺子?吃饺子可是有着“更岁交子”的意思,也有着招财进宝财源滚滚的寓意呢。”
“我以为会是年糕,年年高,这可是新年必不可少的东西,结果也没有。”
吃完饭的小姑娘和她爸爸拿着烧香的东西去拜神。
“在午夜时辰烧的头香特别灵验,这个时候各路神仙都会降临,这时候许愿更灵。”有经验的人分享的头头是道。
这边已经在道馆里的父女俩神色恭敬,在每个菩萨金身像面前都跪拜了一遍。
古代,有条件的人家跟着一起沐浴焚香跪拜,条件不好的也是同样虔诚的跟着跪拜九次,祈求神仙的眷顾和保佑。
再次回到家,客厅里坐满了来走亲戚的客人。
然后就是你来我往的塞红包环节。
一个不收,一个硬给。
热情的都快把衣服扯烂了才能塞到手里。
中午阳光正好,一家三口吃的正是古人们念叨的饺子。
元宝样的外观,放的足足的肉馅。
老祖宗们跟着吃了个饱。
吃完午饭没什么事要做的小姑娘坐在炉子边有时间看起了手机。
[正月里剃头死舅舅
正月接发,舅舅复活。
正月染发,舅舅五彩缤纷。
正月蛋白矫正,舅舅滑溜溜。
正月拉直,舅舅变成直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