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颖反握住他的手,轻轻叹了口气:
“我知道,我都知道。”
两人静静地站了一会儿,谁也没有说话。
第二日,沈玉书便开始励精图治整顿吏治。
金銮殿上,沈玉书一身龙袍,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炯炯,扫视着殿下的文武百官。
“诸位爱卿,朕近日收到不少奏折,皆是反映地方官员贪赃枉法,鱼肉百姓之事!”
沈玉书语气沉重,带着愠怒。
一位老臣颤巍巍地出列,躬身说道:
“陛下,臣以为,贪腐之风由来已久,需徐徐图之……”
“徐徐图之?”
沈玉书猛地打断他的话,语气凌厉。
“百姓民不聊生,尔等却让朕徐徐图之?朕要的是实效,而不是空谈!”
他环视群臣,厉声道:
“今日起,朕要彻查贪腐,无论涉及何人,一律严惩不贷!”
“吏部尚书何在?”
一位中年官员战战兢兢地出列:
“臣,臣在……”
“朕命你三日之内,将所有官员的政绩考核呈上来,如有隐瞒包庇,同罪论处!”
“臣遵旨!”
吏部尚书吓得满头大汗,连忙应道。
沈玉书又转向户部尚书:
“赋税沉重,百姓苦不堪言,朕意欲减轻赋税,你可有良策?”
户部尚书略一沉吟,答道:
“陛下,减轻赋税固然可安抚民心,但国库空虚,恐难以支撑……”
沈玉书沉思片刻,说道:
“朕已命人开通商路,鼓励商业发展,开源节流,双管齐下,定能解此难题。”
“陛下圣明!”
众臣齐声高呼。
姬无月站在朝堂一侧,看着沈玉书在龙椅上侃侃而谈。
雷厉风行地处置政务,心中百感交集。
她不由自主地回忆起初见沈玉书时的情景,那时的他,还只是一个青涩的少年。
而如今,却已是一国之君,成熟稳重,令人敬佩。
她想起自己曾经的刁难和羞辱,心中涌起一阵阵悔意。
那时的她,自恃才华,目空一切,对沈玉书的劝谏不屑一顾,甚至屡次出言讥讽。
而沈玉书却始终对她以礼相待,从未计较过她的无礼。
“唉……”
姬无月轻轻叹了口气,心中暗道:
“我真是有眼无珠啊!”
她身边的同僚听到了她的叹息,关切地问道:
“姬大人,您怎么了?”
姬无月摇了摇头,勉强挤出一丝笑容: